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这群年轻人,组装出载人飞船

2025-01-07 3 yuneu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跃而起,航天员再次出征,与神舟十八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会师。激动人心时刻的背后,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的一群平均年龄34岁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团队在飞船总装第一线的多年坚守。

无论是初入航天的00后、再入航天的95后,还是扎根航天的85后、95后师徒,这群年轻人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让赤诚的匠心融入平凡,做到了“手中握得住技能,肩上担得起责任”,为航天事业绽放出绚丽的青春烟火。

初入航天,00后快速成长

走进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现场,每一位总装人员都身着白色防静电服,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00后王奕程是此次试验任务最年轻的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操作,主要负责飞船工质加注和气瓶充气。

初入航天岗位,王奕程面对繁杂而多样的零部件,心中不免泛起“迷糊”。它们是什么?如何装配?要装多久?面对这些疑问,王奕程的师傅——90后技师葛佳骏告诉他,要想把总装学扎实,就要熟悉每一个产品,将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和试验参数标准牢记在心。

“听闻不如亲历,向往不如出发。”王奕程凭着一颗勇于探索的好奇心,格物致知,开启了不断攻克难题的步伐。他说,好奇心是最好的“钥匙”,虚心学习是成长的“秘籍”。为此,王奕程沉浸在总装一线,一点点摸索原理、一丝丝抽离问题、一层层拨开迷雾。他凭着这一股子韧劲,像海绵一般,不断汲取着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将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的原理和师傅教授的技能“全盘接收”。

3年多的光阴,王奕程辗转在上海、北京、甘肃酒泉和海南之间开展工作。正是这日积月累的经验,让他快速成长,用执着和责任为试验任务保驾护航。

再入航天,不负追梦赤子心

如果把技能人才比作“双手”,那么技术人员好比“神经系统”,需要将设计要求转化成可操作、可执行的工艺文件。作为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工艺员,95后丁一然曾经还是一名总装操作。

2021年,丁一然从学校毕业入职到149厂,成为一名总装操作,开启追梦之路。然而,随着工作逐步深入,他明白,作为一名新时代一线工人,不能只会拿扳手,更要学会拿起笔。为此,他重回校园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毕业后,他又一次向着梦想前行,回到曾经奋战的149厂,负责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工艺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因为有总装经历,丁一然深知质量管控是总装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他和90后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工艺师许帆以技术风险识别和精益过程管控为核心,围绕设备安装、电缆插接、管路连接、小远散附件、地面设备等方面开展质量风险专项工作,共识别出26项易错风险操作项目并落实控制措施。此外,他们将运输监测纳入总装工艺重点环节,通过前期实操训练和完善工艺方案,确保运输监测工作一次成功。

再叩苍穹,丁一然已然“破茧成蝶求嬗变”,从一名总装操作师转变成总装工艺师,在逐梦的道路上始终保持一颗赤子心,为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

扎根航天,并肩作战师徒情

“师之大者,为天下计,为长远计。”85后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技师吴文杰和95后何陈烨是此次试验任务的一对师徒,他们始终携手奋进,将生生不息、历久弥坚的航天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

“我们85后和95后必须扛起肩上的担子。”何陈烨如是说。为了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何陈烨时常向吴文杰请教每一项工作的细节。何陈烨明白,总装工作没有差不多,只有对所有疑问刨根问底,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好。

师徒二人会抓住总装现场每一个细节,依靠师傅的装配经验和徒弟发现“问题”的眼光,通过一线职工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平台,从产品工装的“小改小革”入手,把创新运用到生产上,把最好、最适用的装配方法融入每项工作。

一次,师徒二人在总装过程中发现测试平台与舱体之间存在较大间隙,存在踩空的风险。他们同工艺人员对舱外操作空间进行了勘探,研制了一套专用踏板,从而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平台使用中,我们不再需要探出身子安装电缆和管路了。”吴文杰指向推进舱说。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正接过老一辈的接力棒,从一个个胸怀“航天梦”的懵懂新人成长为砥砺奋进的新时代航天骨干,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航天故事。(工人日报记者 裴龙翔 通讯员 范文超)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