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

2025-01-20 1 yuneu


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第1张

▲华数机器人装上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第2张

▲钻探机器人

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两会深度丨追光14年 重庆吹响机器人产业“集结号”,第3张

▲中煤科工重庆研究院工作人员调试机器人

机器人是智能科技软硬件集合的产物,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

重庆机器人产业,发端于工业制造。2011年,作为国内重要的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重庆在推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中,开始布局机器人产业。14年过去,机器人进厂“打工”,已逐渐成为重庆智能制造企业的标配。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机器人全产业链企业有300多家。

重庆走在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前沿,并再次提速。去年10月、12月,重庆市相继发布《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7年,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通过系列措施,推动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私人定制

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装配车间。车间一角,随处可见摇头晃脑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测试,它们各自被放置在10平方米的“健身房”里,通过7天连续不间断功能性能“跑机”测试,过关后送往各车企超级工厂上岗,成为整车制造的左膀右臂。

2024年10月,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在两江新区正式揭牌投产。这座目前全球最大的5G汽车工厂,不仅集成了云计算、大数据、AI、数字孪生和全域5G等尖端技术,更被华为认证为其首个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全球样板,实现了汽车制造业从自动化到智能化的脱胎换骨。

而华数机器人,也成为首个在主机厂四大工艺车间批量化应用的国产机器人品牌。“我们这款机器人,就是在长安汽车应用的机器人型号之一,负载210公斤。”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国松说。

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华数机器人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整机的国产化率达95%以上。目前,长安汽车四大工艺车间使用华数机器人50多台,有焊接的、涂胶的、打磨的、冲压的,还有检测的。

国内协作机器人技术反超国外

2024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突破50%,首次超过外资品牌,迎来行业拐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中国注册的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超过16.79万家,同比大幅增长,显示出该行业的强劲活力与潜力。

“就协作机器人这个板块,目前国内其实是赶上甚至反超国外。”宁国松介绍,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落户重庆已经11年,产品从最基本的四轴机器人,到如今拥有6个系列50多款产品,广泛应用于3C、汽车、家电、五金、制鞋等多个领域。“立足创新和本土定制是我们壮大的两大法宝。”长远来看,协作机器人作为人形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必争之地,华数已经提前开始布局,在人形机器人包括具身智能这个行业,正在陆续投入技术研发。

不仅是本土企业的高速发展,在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器人企业纷纷落户重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2015年起,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厂商中的日本川崎、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发那科相继落户重庆,开展系统集成、应用、本体制造、销售及相关服务等多种业务。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截至目前,重庆市不仅陆续引进广州数控、佛山登奇、深圳固高等一批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零部件企业,还鼓励中船重工、长安集团、机电集团、川仪等国有大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应用工作,引导培育捷米、嘉腾AGV、嘉力通、卓来科技等民营机器人企业,补充完善产业链需求。

政府引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作为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国内十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重庆是国内重要的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两大基地“机器换人”需求日趋明显。2011年,市科委与中科院沟通后认为,发展新兴产业迫在眉睫,转型机器人是不错的选择。2011年3月,在沿海研发装备制造核心技术的何国田,被市政府引进,成为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

为加快机器人产业发展落地,重庆专门成立了机器人协调领导办公室,并组建由研发、制造、应用等产业链上各单位构成的行业联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之后相继规划了两江新区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璧山工业园特种机器人功能区、江津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此外,永川、大足、渝北、合川和巴南多个区县也纷纷推出机器人产业规划。

2013年,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宣布“决定把机器人产业作为我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2021年,重庆市再次加码机器人产业发展,印发《重庆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到2025年突破800亿元,以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检测认证为重点领域,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技术和产品本地就能找到

发展十余载,包括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在内的多家研发机构与企业,不断突破“卡脖子”困境,自主研发机器人力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机器人离线示教软件、喷涂、焊接、磨抛等工艺软件包,开发出喷涂机器人、磨抛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咨询服务机器人等新产品,各类机器人在汽摩、3C、船舶、食品、医药、石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具身智能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起步阶段,重庆是否有条件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市经信委、科技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就能找到答案。

“重庆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的机器人研究院所、实验室、创新团队,上下游企业众多,为后续发展注入动力。”市经信委副主任钟熙称。

“一台具身人形机器人需要数百个零部件。”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他们的LB-1具身人形机器人来说,就有80余个自由度,这意味着需要80个电机和80个减速机,其他零部件需求更多。而这些技术和产品,重庆本地几乎都能找到。

重点开发人形机器人等高端产品

乘势而上,重庆正吹响资源联动“集结号”,发力抢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去年10月,市经信委出台的《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将聚焦机器人应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机器人中高端产品,引育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提供一批机器人创新应用解决方案,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广一批“机器人+”试点区县。

与此同时,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七部门制定《措施》中显示,重庆将完善政策支持,优化整合产业、科技、人才等相关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政产学研用’将联动起来,共同助推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钟熙说,比如,市科技局将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引导,形成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体系,鼓励各类创新平台在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技术领域加大攻关。

目前,重庆26所普通高校中,有18所设立了相关本科专业。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表示,市教委将围绕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市人大代表娄超:建议重庆制定产业发展路线图

科大讯飞已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目标是打造机器人“大脑”,推动机器人行业“脑力”升级。目前公司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已能在指令下接送物品,动作流畅而精准。建议重庆制定高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的产业发展路线图,明确每个领域牵头企业、合作高校院所、第三方服务机构,定期完成产品、产业任务,持续给予资助。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建立国际一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建立理论和共性技术、高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4个团队,从事基础共性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工作,打造系列重庆机器人品牌产品。

市政协委员许林:建议联动两大智能产业共同发展

当前正值“机器人+”技术从0到1突破的临界点,也是产业大爆发的前夜。建议通过叠加我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优势,以融合创新方式,联动智能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两大智能产业技术进步和共同发展。构建科技生态,开放相关技术资源和专利库,激励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尝试应用落地。持续人才培养,制订未来科技型人才引才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地引进人才,提升我市高校具身智能机器人科研、教育、实验室水平,举办机器人技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展现科技强市新形象,传播“AI+”新风向,扩大全球科技人才的号召力、吸引力。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 陈军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