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论芸轩
编辑 |论芸轩
近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越来越多的美国顶尖科学家选择来到中国工作,这其中,还有不少还是在美国叱咤风云多年的大牛级人物。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仅仅是为了赚钱吗?
2024年12月17日,一则消息在科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世界知名癌症科学家孙少聪教授,以特聘研究员的身份回到了中国,并在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CIMR)创立了自己的实验室。
孙少聪教授可是个大人物,他本科毕业于湖北大学,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之后远赴瑞典和美国深造,先后完成了博士和博士后研究。
2007年,他加入了美国著名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在美国的十几年间,孙少聪教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按理说,这样一位学术大佬,在美国的前途本该就是一片光明,但命运却跟孙少聪教授开了个玩笑。
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掀起了一股针对华裔科学家的“猎巫运动”,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就是在那个时候启动的。
MD安德森癌症中心,恰恰就是最早参与这一行动、解雇华裔研究人员的机构之一,尽管孙少聪教授在学术上毫无瑕疵,但仅仅因为是华裔身份,就成为了“中国行动计划”的牺牲品。
在那样一个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的环境下,他还怎么安心搞科研呢?
于是,孙教授做出了回国的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孙少聪教授在CIMR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继续他在T细胞领域的研究。
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创新思路,他的研究正全速前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就能取得新的突破,造福癌症患者。
相信很多科研工作者,非常理解孙少聪教授的选择,科学研究需要一个包容、开放、互信的环境。
当你的能力和忠诚都遭到怀疑的时候,再优越的物质条件也失去了意义,相比之下,祖国的怀抱才能让人真正安心。
但孙少聪教授的故事,绝非个例,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顶尖科学家选择来华工作,这其中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
如同前文所说,这股“归国潮”的起因,是特朗普政府发动的那场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这个计划的表面目的,是防止中国窃取美国的科技成果。
但实际上,却成为了一场针对华裔科学家的“猎巫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数优秀的华人学者惨遭“池鱼之殃”。
他们中有的被无理由地解雇,有的被莫名其妙地起诉,还有的受到FBI的骚扰和监视,即便是在美国工作多年、取得骄人成就的大牛,也难逃此劫。
更讽刺的是,这场运动并没有因为特朗普下台而终止,在拜登执政时期,“中国行动计划”虽然表面上叫停了,但实际上却以更隐蔽的方式在继续。
还有一些美国政客,仍然在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一度给在美华人科研人员制造恐慌和压力。
面对这样的处境,许多华裔科学家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选择,他们在美国呕心沥血多年,却换来这样的对待,心中难免悲凉和失望。
与此同时,中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祖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也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于是,一股“归国潮”悄然兴起。
据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统计,在“中国行动计划”实施后,离开美国的华人华裔科学家数量暴增了75%,其中超过一半选择回到中国,这其中,不乏一些在海外已经成名的大牛级人物。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股“归国潮”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美国的排华政策,更重要的是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
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对海外科学家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领跑者之一,从BAT等互联网巨头,到商汤、旷视等独角兽企业,再到中科院等研究机构,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正在快速成长。
这不仅意味着大量的研究经费和数据资源,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前景,对于志在开疆拓土的科学家来说,这样的环境无疑更有吸引力。
再看生物医药领域,中国同样后来居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升,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正在爆发式增长。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这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除了科研环境外,文化认同感也是吸引海外科学家回国的重要因素,很多旅居海外多年的学者,内心深处仍然对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种情感因素,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像孙少聪这样的科学家不在少数,钱老就是最好的证明,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当中国向他发出归国的召唤时,美国政府惊恐万分,他们深知像钱学森这样的顶尖人才一旦回归中国,将为中国科技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为阻止钱学森回国,美国当局无所不用其极,但最终没能抵挡钱老归国的决心,在中国的发展中,钱老功不可没。
从东风一号导弹的成功发射,到后续一系列导弹型号的不断改进,钱学森带领团队实现了中国导弹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参考信源:2024-12-17 凤凰网——著名癌症科学家孙少聪回国,特朗普将重启“中国行动计划”?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