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清心
编辑丨南烛春之晚
“支付宝”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功能软件。
它集支付、转账、理财、缴纳水电煤气费等便捷功能于一身。
其便利性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山东有一位大爷居然与“支付宝”撞名了。
他还以侵权名字为由,将马云告上法庭索赔一百万。
“阿里巴巴”公司得知后则展示了其大企业的胸怀与担当。
在山东临沂沂南县的一个宁静村落里,生活着一位名叫“支付宝”的大爷。
因家族中属于“付”字辈,家人为他取名“付宝”,寓意着珍视与希望。
出生于1962年的支大爷,“支付宝”这个名字已伴随他60余年。
他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有生之年竟能因为撞名而出名,并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支大爷与妻子在村子里经营着一间小卖铺,生活平淡且温馨。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的年代,支大爷的小卖铺就像村子里的一个小枢纽。
村民们在这里交换着生活的琐碎,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大家对小卖铺老板名叫“支付宝”的事情已习以为常。
从未想过,这个名字会在日后掀起轩然大波。
2004年,阿里巴巴推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横空出世。
后经不断壮大,它逐渐替代了传统现金的支付方式,不仅能够日常付款、收款、转账、理财等。
还推出了如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话费充值等一系列便捷的生活服务。
让用户真正做到无需出门,便可通过手机完成各种生活缴费。
“支付宝”以其便利、便捷性迅速占领“市场”,只是这时的支大爷还不知情。
直到有一年春节,一位来店里买东西的外地小伙问道:“老板,能不能扫支付宝?”
支大爷听到自己的名字从顾客口中以这样一种奇怪的方式提出,瞬间愣住。
他还纳闷没见过的小伙怎会知道自己的名字,没好气地回应道:“你还是用现金吧!我这里有零钱找。”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可当晚回到家,支大爷又听到孙子兴奋地大喊:“妈妈,快点用支付宝领红包!”
听到孙子直呼自己的大名,他怒声斥责孙子对长辈不尊重。
孙子赶忙解释,此“支付宝”非彼“支付宝”,这是一款能在手机上用来支付、领红包的神奇软件。
支大爷这才知道,世界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一款软件的名字竟和自己的名字一模一样,甚至字体也分毫不差。
此后,“支付宝”软件的普及速度犹如野火燎原,支大爷的生活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
每次出门进货,大街小巷的商店、摊位前都张贴着印有“支付宝”字样的二维码,那熟悉的三个字仿佛无处不在的影子,紧紧跟随着他。
有一次,支大爷去镇上采购货物,在一家批发店挑选商品后,准备结账。
老板热情地询问:“用支付宝付还是微信付?”
支大爷条件反射般地回答:“我就是支付宝。”
老板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和周围的顾客一起哄堂大笑。
支大爷的脸瞬间涨得通红,他尴尬地不知所措,匆匆付完钱,提着货物,在众人的笑声中狼狈离开。
村里的一些人见到支大爷,也开始有意无意地调侃:“支付宝来了,大家快来扫一扫。”“支付宝,今天能扫个大红包不?”
这些看似玩笑的话语,却像一根根尖锐的刺,扎在支大爷的心头,让他原本平静的生活泛起层层涟漪,也让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和困扰。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调侃、困扰后,支大爷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他觉得自己的名字被这款软件“霸占”了,导致自己的生活变得一团糟,精神上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支大爷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他将阿里巴巴和马云告上法庭,要求索赔100万元。
在支大爷看来,这100万元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赔偿,更是对他所遭受的精神折磨的一种补偿。
支大爷的代理律师表示,虽然姓名权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与企业或产品重名,但支大爷的名字先于支付宝软件存在。
且因软件的广泛使用,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精神伤害,阿里巴巴方面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支大爷起诉阿里巴巴和马云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大讨论。
有人认为支大爷是在借机炒作,想通过起诉马云获得一笔巨额赔偿,实现自己一夜暴富的梦想。
并且名字相同只是一个巧合,阿里巴巴在商业运营中并无过错,不应该为这种巧合买单。
也有人表示理解,认为大爷作为一个普通人,只因名字与一款热门软件相同就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的调侃、骚扰,致使生活受到影响,他有权维护自己的权益。
除了这两种极端观点外,还有一些网友保持中立态度,他们呼吁网友理性看待此事,不要盲目跟风发表意见。
最终法院作出裁决,支大爷败诉。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阿里巴巴注册“支付宝”商标的程序完全合法合规。
且在注册时,并无证据表明其知晓存在与软件同名的“自然人”。
虽然支大爷先拥有“支付宝”这个名字,但从法律层面来看,阿里巴巴对“支付宝”商标的使用,并未构成对支大爷姓名权的实质性侵犯。
此外,阿里巴巴在品牌推广过程中,并未故意利用支大爷的姓名进行商业炒作,其对“支付宝”商标的使用是基于正常的商业运营需求。
在得知法院的判决结果后,阿里巴巴并没有选择对支大爷的“遭遇”视而不见,而是展现出了一家大企业的胸怀与担当。
阿里巴巴主动与支大爷取得联系,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合作方案—帮助支大爷将他的小卖铺打造成“支付宝示范店”。
并且阿里巴巴承诺承担店铺的装修设计费用,还会为店铺提供先进的支付设备和技术支持。
这一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对于支大爷来说,这不仅解决了他因名字问题而带来的困扰,还为他的店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而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他向社会展示了其作为一家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公关营销。
在阿里巴巴的大力支持下,支大爷的“支付宝商店”迅速成为村里的焦点。
村里的人纷纷前来体验便捷的移动支付,他们一边购物,一边向支大爷请教如何使用支付宝的各种功能。
支大爷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这个名字,反而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支付宝的好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以前觉得这名字给我带来了麻烦,现在看来,它也给我带来了新的机会。”支大爷感慨地说。
不仅如此,“支付宝商店”还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
他们有的是被这个有趣的名字吸引,有的则是想亲眼看看这位与软件同名的大爷。
这些游客的到来,不仅为小店带来了更多的生意,也让村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支大爷抓住这个机会,将村里的一些特色农产品摆上了货架,如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手工制作的咸菜、熟食等。
这些农产品凭借着新鲜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进一步增加了小店的收入。
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支大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仅还清了之前的一些债务,还为家里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电器。
并且还登上各大电视台,不仅实现了自己坐飞机的梦想,还成了村子里的“红人”。
孩子们看到父亲的变化,也为他感到高兴。
支大爷的妻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没想到,老头子的名字还能给他带来这么好的运气。”
如今,支大爷一家过上了富足、幸福、安定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源于“撞名”的他与阿里巴巴的特殊合作。
“支付宝”大爷状告马云这一事件,虽然看似是一个因名字巧合引发的小插曲,却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个人权利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提醒我们,每个人的权益都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的日益便捷,类似的因姓名、商标等引发的纠纷可能会越来越多。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个人权利的保护,确保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回看支付宝大爷与支付宝软件之间的“抗衡”。
阿里巴巴的正面解决问题方式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实现了双赢。
友好的为大爷开店,让其有了稳定的收入。
也向公众展示了其不愧为大企业的商业格局与广阔胸襟。
部分参考资料:
环球网丨山东大爷撞名“支付宝” 阿里官方投资开商店
上游新闻丨大爷撞名“支付宝”成网红:曾有阿里员工联系他,还没见到马云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