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问这两年最火的技术是什么,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其中被讨论最多的,自然就是Deepseek。
Deepseek有多牛呢?写文章、查资料这些不在话下,有程序员已经在用它敲代码了。
更离谱的是,它居然还能算命!
在一些创意设计领域,设计师们也开始担心,自己熬几个通宵想出来的创意,会不会被DeepSeek分分钟就给“秒”了。
如果你以为我写这篇文章,是给AI吹“彩虹屁”,那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国内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风驰电掣,让全世界都惊掉下巴,但从某种角度看,国内的职场还真不太适合AI。
在解释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一个概念——AI对于人类而言,本质是什么?
答案是“生产工具”,或者说“生产力”。
严格来说,二者是有微妙差别的。打个比方,锅炉是生产工具,但得有人用它炒菜才算是生产力。
但人工智能牛X的点在于,它自己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生产力”。
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无人驾驶汽车。看看前段时间的“萝卜快跑”,把武汉的司机逼急抗议了都。
所以说,Ai的发展,不仅会把生产工具给革新了,甚至就连背后的人都会给你连根拔掉。
这就是为什么,前些年好莱坞编剧们如火如荼要搞罢工——chatgpt写剧本又好又快,还不用吃饭睡觉,人类拿什么竞争?
2.
但在国内,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虽然说裁员潮已经见怪不怪,但至少就我而言,没听说过谁是因为人工智能被开的。更多的还是那些老掉牙的原因,什么公司没钱了,员工能力不行之类的。
原来40人的公司,实际上20人就能运转,无非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罢了。
诚然,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加之现在AI辅助工具这么多,员工难免就会动些歪心思。
就拿文案工作来说,原来光查找资料就要半天,写文章又要一天,修改再半天,一篇完整的文章没个两天下不来。
但自从有了豆包、文心一言,一切就不一样了。从输入大纲,到AI“吐出”成文,全程不会超过2分钟。如果你想偷懒,大纲让AI生成就行。
按照常理,人类一旦被解放了生产力,就应该去追求个人生活了吧?
想多了。至少在国内,impossible。
试想一下,你下午三点完成了工作,距离下班还有三小时,此时你会?
A.刷手机看剧
B.假装今天的活干不完
C.着手开始明天的工作
先别急着回答,我们再把AI的因素加进去。假设没有Deepseek,你两天只能写一篇文章,现在一天可以写两篇,你觉得你的领导会?
A.保持原来的要求
B.让你多干活
C.啥也不说,让你自己悟
这时候我的最优解是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摸鱼,毕竟领导知道我有了AI辅助,完全有精力写新文章。要是把明天的活也干了,我虽然效率翻倍,但同时工作量也翻倍了,我又不傻。
排除掉所有选项,我只能假装今天的活干不完。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3.
发现问题出在哪了吗?
问题出在,国内的职场环境是建立在“内卷”基础上的。如果你下午就把晚上的活干了,也许在国外可以申请提前下班走人,但是在国内,想都别想。
《奇葩说》有一期讨论“能者多劳是不是坑”,正方马薇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能者多劳,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能者过劳。”
因为你能干,所以责任你来担。因为你效率高,所以额外的活你也得一并干了。
Deepseek救不了中国社畜,因为我们太习惯(被)内卷了。
什么?你说你不愿意加班?有的是人干,AI干到死也就充个电。
也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生产力的革新,而是生产关系的推倒重来。
“能者多劳”的诅咒,是AI时代我们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问题——
当AI帮我们把分内活干完了,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也行就像一位网友反思的那样:“我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帮我做饭洗衣,我有空写诗,而不是反过来。”
康德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工智能又何尝不是呢?
作者简介:西门君,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我的才华不是拿来取悦你》作者。关注我,毒鸡汤管够。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