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捐赠的这笔巨款,在这样的情况下,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 “用武之地”。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番话,曾刺痛了无数人的心:
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
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
在城市,孩子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一应俱全,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同时,城市也有大量优秀的教师,他们更是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反观农村地区,许多学校的教学设施陈旧落后,甚至连基本的电脑、投影仪都配备不足。
师资力量更是薄弱,优秀教师的流失严重,一些乡村学校不得不面临一人兼任多门学科教学的困境。
还记得,那个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 “冰花男孩” 王福满吗?
他是云南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每天要步行 4.5 公里,翻山越岭去学校。
那是一个寒冬,王福满在零下 9 度的低温下,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去上学,到达学校时,他的头发和眉毛都被冰霜染白,脸蛋也冻得通红。
只有那纯真的笑容和对知识的渴望,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他的求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与不易,这也是无数农村孩子求学的真实写照。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无法像城市孩子一样,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甚至在一些农村家庭中,“读书无用论” 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孩子即使读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钱。
这种短视的观念,使得许多孩子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纪,就被迫放弃学业,外出打工,过早地踏入社会,失去了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刘强东:农村的孩子们,要有一次公平的机会
刘强东出身于江苏宿迁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候的他,生活充满了艰辛。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他和妹妹只能在外婆家生活。
儿时的他,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妹妹,还要承担起家务劳动,割猪草、挑粪等农活对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刘强东深知教育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也让他对那些身处困境的学子们有着深深的共情。他深知,一个小小的机会,一份微薄的资助,都可能成为改变一个孩子命运的关键。
“公司会投资数亿元,一定给大家引入一个中国最好的学校……让我们孩子们也在宿迁上小学!”
2017 年 2 月 28 日,刘强东宣布向家乡宿迁捐赠超过 1 亿元人民币,用于当地的教育、文化、养老及扶弱帮贫等公益事业,其中部分资金可能也间接惠及了宿迁的教育事业。
在宿迁中学 90 年校庆时,刘强东向母校捐赠并建设了京东艺术楼,还为来龙镇小学购置校车,改善学校的交通条件,方便学生上下学。
将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引入宿迁时,刘强东做出了承诺:
保证学校的所有教室、宿舍、办公室、食堂等有孩子的地方,都将安装一年 365 天、24 小时不间断的中央空调,以及最好的雾霾过滤系统。
京东生鲜事业部将从源头上对学校的饮食进行把关,确保师生的每一粒米、每一滴水都是绝对安全的。
为所有老师提供免费食宿,教师宿舍都是精装修的房子,可以拎包入住,让老师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老师如果在学校连续工作十年,且获得两次 “优秀老师” 称号,将免费获赠一套精装修的房子,以此来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优秀教师,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
刘强东的善举,无疑为社会树立了一座光辉的榜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企业家的拳拳赤子之心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他的行动,不仅仅是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2025 年,他在写给老家乡亲的拜年信中承诺,为自己在光明村读小学时所有在校老师每人准备了 10 万元的现金红包。
这不仅仅是一份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对老师们多年辛勤付出的认可和尊重。在他心中,老师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教育岗位,为乡村孩子点燃了希望的明灯,这份恩情他始终铭记在心。
刘强东,这位从农村出来的CEO,并没有忘记,为农村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他们也能在同一片蓝天下,追逐自己的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当拥有更平等的教育机会时,谁能说,不会再出现一个刘强东呢?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