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未来人们在提到干细胞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 中国干细胞产业联盟理事长刘中民一言道出国内学者心声。
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再生能力,被誉为“生命能源”,霍金曾预言其“将攻克一切疑难杂症,包括衰老”,因此相关技术成为各国争抢的科技高地。
自日本科学家研发出颠覆性的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摘得2012年诺奖桂冠,日本干细胞产业便在亚洲遥遥领先,数百家干细胞诊所遍布境内,令诸多海外富豪趋之若鹜。据《潜望》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内地富豪纷纷涌向日本东京,从一年38万的口服抗衰科技到最高上百万的干细胞针,近十亿真金白银从中国富人手中流向日本干细胞的口袋。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今年年初,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率领团队宣布突破取得iPSC领域重大突破,相比日本科技效率提高100%,成果登上《Nature》子刊。业内乐观表示:“中国干细胞时代或许就要来了!”
01 日本开路,中国起飞?干细胞技术迈向奇点
干细胞是人体约206种细胞的源头,既是人类生命的起点,也是衰老的根源。2006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开创出颠覆学界的iPSC技术,通过导入四种特定基因使成熟细胞内回退至干细胞状态,相当于将参天大树变回种子、成年人变回胚胎。
此后,该技术成为干细胞研究的根基,无数突破都建立在其“巨人的肩膀”上。然而,虽是开创者,山中的技术远未成熟:获取一次干细胞需要长达4-6周的时间,成功率仅有10%左右,大大限制了当今干细胞科技的发展。
今年初,北大邓宏魁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发表最新研究,宣布开发出快速化学重编程技术(hCiPSC),最快仅需10天便能实现日本iPSC技术同样效果,且成功率达到38%!
“在日本开创的科技领域完成超车,研发出中国独门技术,意义重大!”业内兴奋表示。不仅如此,据《Cell》期刊报道,该技术已在国内天津第一中心医院实现1型糖尿病的临床治愈,展现出极佳的应用潜力。
学界指出,全球干细胞研究正迈向奇点,不仅在糖尿病领域,化学重编程等前沿技术已大放异彩,令无数帕金森、心力衰竭等疑难杂症患者看到治愈曙光;在抗衰领域,更有赛光阴等口服干细胞抗衰成果问世,相关落地制品已经亚马逊、京东等跨境渠道,触达全球数十万深受白发皱纹、精力不济等衰老症状困扰的人。
02 日本抢跑,中国蓄力?业内:或成下个圣地
“中国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毋庸置疑位于世界第一梯队,”季维智院士如此笃定。
事实的确如此:Clinicaltrials等来源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干细胞临床研究数达975项,专利数达4535件,早已赶超日本稳居世界第二;此外,包括上述化学重编程在内,“最年轻人类干细胞”、“人-猴干细胞嵌合体”等尖端科研成果近年来也井喷式涌现。
那为何当今“亚洲干细胞圣地”是日本?
“诺奖带来的东风,使日本在干细胞产业上抢占先机,”业内指出,自山中伸弥获得诺奖,日本便野心勃勃,“每年拨款数十亿、开放医疗旅游吸引海外富豪……皆是其想要坐上‘亚洲干细胞领头羊’宝座的表现。”
不仅如此,为扩大市场,日本还积极推动前沿科技产物出海。以上述“赛光阴”为例,据《中国商报》等媒体报道,其自2020年流入国内市场,为数十万深陷衰老困境者带去抗衰福祉,大多数都是35-60岁、从事高薪高压行业的中高龄男性,京东后台“体检飘红”、“精力难济”等评论或展现出他们“有财富没健康、亟需抗老支援”的现状。
业内直言:“两国干细胞领域境况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战略不同,日本抢跑之时,中国正养精蓄锐。结合最近的动向来看,中国正逐渐露出锋芒。”
此言不假。我国近来在干细胞领域动作频频:公开文件明确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批准首个干细胞技术上市、6项干细胞疗法正式落地海南“干细胞特区”……有人预测:中国即将取代日本,成为下个“亚洲干细胞圣地”。
03 大国竞赛,大众受惠?干细胞正走向普罗众生
从日本iPS技术到中国化学重编程,从高端干细胞诊所遍布的东京到“干细胞试验田”海南博鳌乐城,大国的干细胞竞赛正如火如荼。业内指出,无论结果如何,最终受惠获益的都是普通大众。
中研普华数据显示,全球干细胞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50亿美元增长至2034年的488.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3%。与此同时,《柳叶刀》一项研究指出,干细胞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主流医学,有科学家预测到2035年,干细胞普及率将达85%。
毫无疑问,干细胞正走向普罗众生。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