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处我国中东部沿江近海地区,位于长江与淮河中下游的江淮区域,“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横跨其境内,并将其分隔为“皖北、皖中、皖南”三大地理区域。我们以安徽为中心,南邻江西,北靠山东,西联湖北与河南,东达江苏与浙江,借助“长江、淮河、江淮大运河”等运河航道可通达长江口至大海。
长三角示意图
当我们从高空俯瞰这片横亘于长江与淮河之上的江淮大地之时,发现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的安徽,坐拥“西联大西南,东出长三角,北抵环渤海,南通粤港澳,中附中原腹地,依江达四海”的重要地理区位。然而由于自然地理河道走向以及缺乏科学打造,致使长期以来安徽虽有以上的潜在地理优势,而无法有效发挥其作用。
运河航道示意图
【“江淮大运河”工程】:为了打破自然江河流域地理隔阂,沟通南北江河水系,盘活运河航道系统。早在2016年12月29日,“江淮大运河”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历时6年8个月17天,于2023年9月16日,运河全线通水通航,这标志着江淮大运河将成为我国仅次于京杭大运河之外的第二条贯通南北地理的人工运河航道。
河南内河航道示意图
【打造“运河航道工程”热潮】:近年来,伴随我国加快建设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推动中西部地区借道出海,走出内陆,发展与扩大海外贸易市场的战略构思,从而掀起一场建设大运河的时代热潮。除了已经竣工通航的江淮大运河之外,位于安徽西北侧的河南,为了盘活其境内的淮河水系支流河道,提出了投入千亿,开辟“河南内河航道”的疯狂计划,计划预设船只通过内河航道借助江淮大运河进入长江主航道,通达海洋。
运河航道
【安徽:“巢湖工程”】:现阶段,由于黄河故道和淮河河道无法满足中大型船只通航条件,一旦“河南内河航道”建成运行,来自河南境内的船舶将以“漏斗”状汇入江淮大运河,届时考验“江淮大运河”运行和供应保障的时候就到了。为了解决江淮大运河承载能力以及疏通淮河航道和黄河故道以及两大出海口提供水源保障,从而缓解长江主航道拥挤的情况,以及开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支线的构思,提出了“巢湖工程”!
内河航运
【安徽:“巢湖工程”】:地处安徽中部的巢湖,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东西长约54.5千米,南北宽约21千米,总面积约为78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为2.89米,蓄容20.7亿立方米。不同于鄱阳湖深受季节性变化所带来的枯水期差异显著的特性,巢湖的水位常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具备蓄水和改造的有利条件。若我们将巢湖改造成为一个具备供水、排涝、蓄水、灌溉、调洪、航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超级湖泊,这就是巢湖工程的基本构思。
巢湖
【巢湖工程:“运河供水保障”方案】:为了解决淮河南北两岸河流水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确保包括“河南内河航道”在内的运河正常运转,以及未来开辟“黄河故道”和“淮河航道”的构思,打造黄河与淮河两大人工出海口提供充足稳定的供水保障,必须完成对巢湖退耕还湖、退垸还湖,同时分区域进行对巢湖挖深拓宽,提高巢湖的蓄水容量,保障对相关运河系统提供水源保障。
江淮大运河
【巢湖工程:“江淮大运河内河港口”方案】:以“江淮大运河”为核心,开辟构建贯通运河全线的内河港口系统,打造以巢湖供水系统为核心的调度中心,同时致力于推动搭建位于巢湖之上的“合肥港”和“巢湖港”两大内河港口。
合肥港
【巢湖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支线方案】:现阶段南水北调工程由于考虑取水区域的水质以及对取水地的影响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长江主航道出现过几次罕见的断流现象问题,以及确保取水不影响长江主航道正常通航和周边生产生活用水的情况下提取,故取水规模和数量也是相对克制和有限的。故若能够将南水北调工程取水口由长江流域延伸至南方水域包括珠江流域在内的水系,提高取水规模和数量,通过改造一批淡水湖泊和水库作为中转存储供应保障,诸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微山湖”等系列湖泊进行全面改造。实现解决南水北调供水压力,为实现包括京杭大运河华北在内的北方河流航道通水通航提供充足稳定水源保障,这就是巢湖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支线方案的战略意义。
安徽地理地貌地图
【安徽:“巢湖工程”的预设成效】:通过对巢湖的全面升级改造,解决巢湖存在的水质问题,对巢湖进行挖深拓宽,保障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源存储功能。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支线的水源中转和蓄存站点,也作为包括京杭大运河、江淮大运河、河南内河航道、黄河故道、淮河航道在内的多条北方河流航道提供水源保障确保航道正常通航运行。巢湖工程具有深远的发展战略功能,是推动淮河北岸航运发展和再造出海口的关键战略支点。
安徽区域地图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