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儿童智能手表莫在“手机化”路上越走越远

2024-05-17 13 yuneu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母亲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题为《我把儿子的儿子》的“小作文”。×××禁止使用电话手表,表达了对孩子长时间使用电话手表聊天导致视力下降的担忧,以及添加陌生朋友带来的安全隐患。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儿童智能手表的“手机化”再次引起争议。

使用儿童智能手表的初衷和标准是保证儿童的安全。与智能手机相比,实时定位和即时通话的两大功能不仅满足了家长照顾孩子的需求,也避免了过早接触互联网带来的隐患,成为了家长的“照顾宝宝的神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不断延伸。除了定位和通话,属于智能手机的功能,如网络聊天、视频通话、拍照、发好友、留言评论、网络游戏等。,也逐渐进入儿童智能手表。

虽然儿童智能手表的“手机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儿童获取知识的方式,拓宽了儿童与外界交流的空间,但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儿童自制力弱,好奇心强。智能手表的各种功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在智能手表上的时间。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视力,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同时,儿童识别能力弱,安全意识低。一些恶意程序植入手表后,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泄露儿童的位置、人脸图像、录音等个人信息,同时容易诱导消费、非法扣费、网络暴力等问题。不合格儿童智能手表内置软件和内容质量没有保证,部分游戏可能存在儿童不适合暴力、血腥、犯罪等内容,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此外,随着儿童智能手表逐渐成为儿童的“标准”,其品牌是否先进、功能是否强大,成为儿童之间攀比的关键因素,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过分依赖智能手表的照片搜索等功能,也会削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长时间沉浸在网络聊天交友模式中,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障碍。总而言之,智能手表逐渐从满足父母的需要转变为取悦孩子,从守护安全转变为娱乐工具。如果不对儿童智能手表进行控制,“手机化”的儿童智能手表就会从“看娃神器”走向“毁娃神器”。

如今,儿童智能手表正在逐渐偏离初衷,远离标准,交友娱乐的手机功能占据主要地位。我想问一下,如果儿童智能手表不断“手机化”,失去了保护安全、防止网络上瘾的初衷,甚至走到了它的反面,那么智能手表还有必要吗?

因此,关键是要对智能手表进行约束,在功能上“做减法”,促使其回归安全本位。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儿童智能手表的审查和监督,将相关标准提高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儿童智能手表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加强设计、生产和销售,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厂家要主动“减法”智能手表,在设计上除了基本功能之外,不要内置过度娱乐的应用,自觉遵守中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不要触及信息安全红线,同时为家长提供“检查”支持,从应用安装、功能、使用时间、社会控制等方面保证家长对孩子智能手表的控制。

此外,家长要保持最后一道防线,定期检查孩子使用智能手表的情况,引导孩子养成科学使用智能手表的方法和习惯,同时引导孩子注重自身内在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拒绝攀比心理。“减法”智能手表并不意味着“减法”孩子的社交。家长和学校要丰富孩子的爱好,鼓励孩子线下真实社交,积极创造真实的交友场景,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摆脱对智能手表的社交依赖。总而言之,儿童智能手表应该在应用功能上“做减法”,回归安全守护本位,给孩子一个健康、清晰、安全的成长环境。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作者)

2024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作家:徐文静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