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是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本文末尾已标注参考资料来源,请了解。
孙正义与马云,这对昔日的黄金搭档,如今却渐行渐远。最近,软银集团宣布,几乎所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都被出售,套现高达2097亿元。
持有阿里23年后,孙正义终于选择了全身而退。随着这位外国投资者的离开,阿里巴巴终于变成了真正的"中国制造"吗?
孙正义,一个出生在日本福冈县韩国家庭的传奇人物,16岁时独自去美国留学。凭借他聪明的头脑和不屈不挠的韧劲,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高中课业,并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一九八一年,孙正义回到家乡日本,白手起家创办软银公司,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投资生活。
一九九九年,当时还是一名无名小卒的马云,在杭州湖滨花园召集"十八罗汉",豪言壮语要创办一家伟大的因特网公司。
在孙正义和马云相遇不到十分钟的时候,他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这一次"壮汉断腕"豪赌,让别人看得目瞪口呆。
2004年,当淘宝和eBay如火如荼的时候,孙正义再次慷慨解囊,增加了4000万美元的投资,帮助阿里渡过难关,渡过险滩。
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的那一刻,软银持有超过30%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与最初的投资相比,软银持有的阿里股份的价值增长了2900倍左右,孙正义的个人净资产也达到了166亿美元,被评为日本首富。
这位韩裔日本人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实在令人肃然起敬,由衷敬佩。
孙正义的投资准确把握了互联网时代的脉搏,把赌注押在了最有潜力的"黑马"身体上。那一年,马云的阿里巴巴依然名不见经传,前景不确定。
但是孙正义以他敏锐的商业意识,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黑马"与众不同,毅然投入大量资金,帮助它一臂之力。
事实证明,孙正义的独特眼光是正确的。在他的资金支持下,阿里巴巴迅速成长,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成了一个互联网巨头,市值飙升,令人惊叹。
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堪称"梭哈"一个成功的经典案例,奠定了他"投资教父"江湖地位。
但是真正让他出名的,还是阿里巴巴的投资。20亿日元,换来5万亿日元的回报,翻了2500倍。纵观全球投资史,这样的案例屈指可数。
阿里巴巴的崛起也让软银更加强大。公司市值一度飙升至17万亿日元的巅峰,成为名副其实的"。;投资教父"。孙正义信誓旦旦地说,要和阿里一起进退,尽量长期持有他的股份。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2019年,软银旗下的愿景基金相继踩雷,WeWork、Wag等明星项目遭遇滑铁卢。孙正义一向大手大脚,不得不出售阿里股票来填补漏洞。
自2019年底以来,软银开始了漫长的套现之路。首先斩仓34亿美元直接卖给阿里和投资基金,然后通过金融衍生品实现66亿美元。
到2020年,一口气套现了1.1万亿日元。软银的持股比例也从巅峰时期的34%下降到了个位数。虽然孙正义一再强调这是最后的手段,但在很多人眼里,他对阿里巴巴的信心已经动摇了。
孙正义曾说,遇见马云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但是现在看来,阿里巴巴更像是他的救命稻草。如果没有阿里股票的变现,软银恐怕早就断了资金链。
靠吃老本生活不是长久之计。虽然孙正义仍然发誓要描绘愿景基金的宏伟蓝图,但魔力似乎不如以前了。
看起来,孙正义和马云这对昔日的黄金搭档,现在正在渐行渐远。5月14日,软银集团宣布,几乎所有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都已出售,套现高达2097亿元。
也就是说,在持有阿里23年后,孙正义最终选择了全身而退。
去年,软银加快了销售速度,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将持股比例进一步降低到3.8%。与此同时,马云和他的老搭档蔡崇信逆势增持,这一度让外界猜测马云有望再次成为阿里最大的股东。
但是失去了阿里这棵摇钱树,孙正义软银帝国的前景恐怕也不容乐观。归根结底,靠卖阿里股票生活,终不是长久之计。
实际上,软银减持阿里股票的步伐早在2016年就开始了。
2020年6月,孙正义在股东大会上宣布退出阿里董事会,称自己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投资"毕业"。这个举动,被外界视为软银和阿里渐行渐远的标志性事件。
与软银的疯狂抛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云和蔡崇信对阿里的坚定乐观。据媒体报道,仅在2023年第四季度,马云就购买了约5000万美元的阿里股票,而蔡崇信的家族基金增持了价值1.5亿美元的阿里股票。
虽然阿里还没有正式回应马云和蔡崇信的持股变动,但市场普遍认为两位创始人对阿里未来的发展有信心。
阿里巴巴首席人才官蒋芳说,"目前阿里的股票大大低于实际价值,马云不会出售。"
由于孙正义的离开,阿里巴巴终于摆脱了"外国控股"帽子,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这个习惯了"洋大人"对于中国互联网巨头来说,光环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监管环境的收紧和中美关系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选择撤离中国科技股。
从腾讯到阿里,没有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幸免。但令人欣慰的是,外资的退出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取而代之的是国内资本的接管。一个更本土化、更自主化的中国互联网正在崛起。
阿里巴巴告别孙正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然而,对于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说,失去了外国教父的庇护,却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
事实上,外资撤离并非一蹴而就。早在2016年,许多跨国公司就嗅到了"山雨要来风满楼"的味道。
那一年,2497家外国公司选择减资或撤资,比前一年增长了37%。直到2019年,外企数以千计"投奔"其他国家,其中有一些著名的跨国巨头。
外国投资者纷纷"跑路",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分析人士表示,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让外企感觉"吃不消"还有人说,是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让外国公司感觉中国市场"风险过大"了。
但是你们要说,这些外企是"不能吃东西兜着走",恐怕也不尽如人意。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本土企业的崛起,外资在华的日子的确不如以前了。
特别是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中国本土企业可谓"天下无敌",外国投资者想要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以电子商务为例。早在2012年,易趣网就因为无法与淘宝、JD.COM等本土电商巨头竞争,只能黯然"。;退出江湖"。
到2016年,就连沃尔玛这样的世界级零售巨头也不得不向京东"折腰",将旗下电商业务"一号店"互相打包出售,从此告别中国电商舞台。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业务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半壁江山"。到2022年,阿里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GDP。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外资电商希望"做一些大事业",难如登天。
在这场"中国制造"阿里巴巴无疑在崛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企业家之一,马云和他的团队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新时代,让无数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家找到了展示自己拳脚的舞台。
通过阿里巴巴的平台,"中国制造"加快海外市场发展的步伐,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创新的力量。
现在,阿里巴巴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公司发展成为一个数字经济体,涵盖云计算、数字媒体、本地生活等诸多领域。
在新的发展阶段,阿里巴巴将以更加开放和共享的态度拥抱工业互联网,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中国制造"将从简单的商品输出升级为技术、模式、概念的输出。
当然,外资的撤离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衰退,相反,这恰恰说明中国经济正从快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低端制造业和过剩产能将不可避免地被淘汰,但同时也将产生更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
而且,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价格优势。
外资撤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商业环境的一些不足和不足;但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正在告别对外资的过度依赖,走向更加独立、平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这一过程中,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参考资料
投资“教父”孙正义也遭到滑铁卢?
记者《中国经济周刊》 谢玮 | 北京报道 《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第9期)
https://finance.sina.cn/2024-05-15/detail-134622inavhrkt013.d.html?cre=tianyi&loc=13&mod=wpage&r=0&rfunc=93&tj=cxvideo_wpage&tr=214
(免责声明)文章的描述过程和图片来自互联网。本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人物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内容!如有疑点,联系后立即删除或更改!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