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神舟十八号飞船发射升空后没多久就和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飞行之旅。在这次飞行任务中,叶光富担任飞行指令长,这是他第二次进入中国空间站,此前他曾经执行了神舟十三号任务。
从发射升空到现在,神舟十八号飞船已经在轨飞行了20多天时间,航天员乘组已经在轨工作、生活了20多天。虽然他们在中国空间站内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是他们已经陆陆续续进行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例如,在上周,这3名航天员就完成了新一轮的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组装、测试及第二次出舱安装相关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完成了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实验腔体的样品更换、轴心机构维护相关工作,以及空间站内环境监测、医疗救护在轨训练等多项工作。
说到材料舱外暴露实验,相信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了,因为在空间站上进行的实验中,有一些是在空间站内进行的,有一些则是需要放到空间站舱外进行的。
在2023年3月8日,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批首批400余个材料样品由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出舱安装,进行了长达1年的舱外暴露实验,让这些材料完全暴露在宇宙空间的真空、微重力、高能粒子辐射等复杂的环境中。
随后在今年3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使用机械臂将放置在空间站外的材料暴露实验装置及样品组合体取回来。
在4月30日,神舟十七号飞船凯旋归来,返航时还带着首批空间站舱外暴露实验材料。这些暴露实验材料回到地面后,就会陆陆续续被送到相关的研究机构,然后开展相关的分析、研究。
现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也进行了新一轮的材料舱外暴露实验装置的出舱安装工作,这一次舱外暴露实验备受关注,出舱进行暴露实验的材料润滑材料和实验装置,让它们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暴露实验,可以更好验证材料的可靠性。
航天员将安装防护装置
进行科学实验、进行实验材料的舱外暴露实验、空间站的日常照料等工作,其实都已经成为了常态化的事情,之前的几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们都陆陆续续进行了一系列的类似工作。
而在神舟十八号任务中,航天员有一个很重要、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那就是需要进行出舱活动,然后给空间站安装防护装置。
按照计划,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需要进行6次载荷货物出舱任务,还要进行2-3次出舱活动。
在出舱活动中,航天员需要在目前已有的空间碎片防护措施基础上,对空间站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简单地说,就是给空间站一些关键的部位加装一些防护装置,进一步保障空间站的安全运行。
之所以需要出舱安装一些防护装置,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在近地轨道存在无数小碎片、空间小颗粒,还有大量人造的卫星残骸、火箭残骸、飞船残骸之类的太空垃圾,这些太空垃圾会占用一定的轨道资源。
如果这些太空垃圾发生碰撞又会产生更多的太空垃圾。这些在近地轨道运行的小碎片、太空垃圾对正常运行的航天器来说其实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之前,国际空间站曾经多次出现小孔洞的情况,例如之前俄罗斯的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的表面就出现直径不到1毫米的小孔,这个小孔虽然很小,但是飞船内的冷却剂却泄漏到了太空中。随着冷却剂的泄漏,这艘飞船内的温度一度高达40度。
考虑到飞船返回地球时会经受高达一两千℃高温的灼烧,充满了各种景象,最终俄罗斯放弃了这艘飞船,不得不发射一艘不载人的联盟MS-23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接替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把宇航员接回来,而受损的联盟MS-22号载人飞船则以无人飞行的方式返航。
虽然我们的空间站没有出现过国际空间站那样的孔洞,但是也遭遇到了一些空间小颗粒的撞击。天和号核心舱已经在轨运行3年时间了,在这么长时间内,天和号核心舱的太阳翼就曾经多次遭到了空间小颗粒的撞击,太阳翼受损。在神舟十七号任务中,汤洪波等人就进行了出舱活动,在舱外对天和号太阳翼进行了舱外修复。
“太空水族馆”最新进展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出舱对天和号核心舱太阳翼进行舱外修复,和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即将出舱完成防护装置的安装工作,这些任务都是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的,因为之前我们的航天员都没有进行过类似的任务。在神舟十八号任务中,除了出舱安装防护装置备受关注外,我们还进行了“太空养鱼”。
神舟十八号飞船搭载了4条斑马鱼和金鱼藻,这些斑马鱼和金鱼藻来到空间站后,就被转移到问天舱的生命生态科学实验系统的小型受控生命生态实验模块中。至今,这些斑马鱼已经在空间站内生活了20多天杀手锏,它们的状况现在良好。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已经进行了2次水样样品的采集工作,以及进行了一次鱼食盒更换操作。在空间站微重力的环境下,这些斑马鱼出现了一些异常的现象,例如腹背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
接下来,这些水样品、鱼卵等样品也会被带回来,科学家会对这些样品进行研究,结合斑马鱼空间运动行为视频等来进行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等一系列的研究。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