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科学界惨遭打脸。
起因是这样的,斯坦福大学于7月15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正在逃离美国,更令人感到焦虑的是,这些"逃亡者"中的大多数人,最终都投奔了中国的怀抱。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中国一直都是为美国输送科学家的最大"外援"。
然而,就在美国司法部于2018年实施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之后,仅仅几年时间,逃离美国的科学家人数就猛增了75%,而在这其中,又有三分之二的人最终选择去了中国。
麻省理工学院华裔教授陈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曾是该校工程系主任,也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然而就在2021年1月的一个清晨,十几名FBI探员突然出现在他的家门口,当着妻儿的面将其戴上手铐,从此陈刚的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就此解散。
一年之后,对他的所有指控都被撤销,然而这位曾誓言要为美国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却再也没有回到他的第二故乡。
还有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结构生物学家颜宁,2022年她毅然辞去美国的高职,回国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
在接受采访时她坦言,美国愈发严峻的政治环境和种族氛围,是她选择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究竟是什么,让昔日誓言要扎根美利坚的科学家们纷纷选择"退群出走"?
这一切要从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说起。
该计划打着"反间谍"的旗号,实则是美国反华势力针对华裔科研人员的"猎巫运动"。
在该计划实施的几年里,FBI要求美国94个地区的司法部门每年都要对中国提出至少一到两起诉讼。
于是乎,许多无辜的华裔科学家成了背锅侠,动辄被套上"间谍"的帽子。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也愈发恶化,将科学和意识形态、种族身份挂钩的做法愈演愈烈。
不少华裔科学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频频遭遇种族歧视,备受不公正对待,让他们感到"无家可归"。
而反观中国,近年来对科研的投入逐年加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优渥的政策支持、科研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许多海外科学家纷纷表示,与在美国备受猜忌和排挤相比,祖国才是他们施展才华的热土。
在美国主流社会愈发排华的大背景之下,广大在美华裔科学家的工作状态也令人堪忧。
麻省理工学院在2022年底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1300多名受访的华裔科学家中,高达72%的人表示,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让他们感到"不安全"。
究其原因,35%的人认为自己在美国高校和实验室"不受欢迎",42%的人则对FBI的"反间谍"调查心有余悸,生怕哪天无端成为"背锅侠"。
还有65%的科学家表示,现在已经不敢与中国展开任何形式的学术合作,生怕遭人"诬陷告发"。
在这些人中,有61%已经开始考虑离开美国,而45%的人则直言不讳地表示,再也不敢申请美国政府的科研经费了。
要知道,美国联邦政府一直是基础科研的最大资金来源,倘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避之如蛇蝎,长此以往,美国的整体科研实力必将大打折扣。
从个体视角来看,频繁的举报迫害和种族歧视,无疑已让众多华裔科学家的工作热情和创新动力大减。
而从国家层面而言,大批尖端人才的流失,也将对美国的国家竞争力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很多跨国公司和高校负责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纷纷呼吁美国政府收敛排外心态,以免葬送了昔日引以为傲的"多元包容"的创新土壤。
然而,事与愿违。
如今连国会山也刮起了一股"反华风",许多议员争相表态要"严防死守"来自中国的人才"渗透",给在美华人科研群体再度泼了一盆冷水。
卡托研究所移民研究副主任比尔指出:"这绝对是毁灭性的。美国在先进技术领域所依赖的许多研究人员都来自中国,而现在他们正在加速回流,这肯定会对美国公司和美国未来的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中国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也与日俱增。
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海外高层次人才大规模回流所带来的智力支持。
美国当前的窘境,其实折射出全球人才流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方面,美国愈发保守和排外的政治生态,正在侵蚀其昔日引以为傲的多元开放的创新土壤。
当连科研机构都难逃政治干预之手时,昔日的"美国梦"正变得愈发黯淡无光。
而另一方面,加拿大、瑞士、新加坡、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却从中嗅到了机遇的气息。
他们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积极举措,竞相加大投资,全力建设与美国相差无几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
对于中国而言,科技强国的道阻且长,西方发达国家也不会轻易放弃在人才争夺战上的主动权。
因此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大力引进急需人才,提升综合国力;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差距,在制度、文化、环境等方面还需持续发力,以期在国际人才竞争中赢得更多筹码。
科学无国界,创新没有边界。
美国近年来一直在喊“再次伟大”的口号,可若想重拾昔日科技领域的巨大优势,就必须反思当前的错误做法,摒弃意识形态和种族主义偏见,回归开放、包容、尊重科学的正确轨道。
否则,随着愈发多的"科技移民"纷纷高喊"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稀",美国科技界将为这场"人才大逃亡"付出沉痛的代价。
而中国方能趁势一跃而起,以一个更加自信、开放的姿态成为全球科技人才的心之所向。
最后,我们也许可以这样理解"人流的方向,就是文明的方向"这句话:
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逃离美国,投奔中国时,我们看到的其实并不只是单纯的"人员流动",更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尊重科学、成就梦想的文明图景,而这正是当代中国的最好注脚。
参考资料
Reverse Brain Drain? Exploring Trends among Chinese Scientists in the U.S.
观察者网,斯坦福报告:美国华人科学家正在流失,2/3去了中国
人民日报客户端,警惕美国新一轮种族主义浪潮(深度观察)
中国网,【中国网评】美国盘查、遣返中国留学生,体现其对华科技竞争的战略焦虑
环球时报,这件在中国面前丢脸的丑事,美国主流媒体果然没报
观察者网,“华裔科学家加速回流,美国还少了一代知华派”
齐鲁壹点,华裔科学家为何“逃离美利坚”?
环球时报,“美国失去很多,中国获得超过2408名”
环球时报,【智库思享】李峥:美国“魔力”渐衰影响全球人才流向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