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青议史头条首发。
这篇文章的陈述内容都有可靠的来源,文章的结尾已经整述过了。
提到沙尘暴,相信北方人并不陌生,曾经每年春天的时候。滚滚的黄沙会“如约而至”。这一幕确实有点“黑云压城欲毁”的震撼感。
但是近几年来,沙尘暴造访次数明显减少,这两年的春天更是没听说过沙尘暴发生在那里。
究其原因,是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就连外媒也报告说,在沙漠中,中国悄悄地做了一件大事,还煞有其事地说,这次“干大事”的投入成本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
所有这些都是真的吗?这个“大事件”究竟是什么项目?
在中国,沙漠面积很大,超过26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在一些特殊的地方,人们需要与沙漠“抢地盘”,否则根本无法生存。
就拿甘肃的武威市来说,因为漠巴丹吉林沙漠离腾格里沙漠太近,因此,全市许多人的生活都受到了沙漠的影响。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武威人民一直在防风固沙的第一线奋斗。
为能使沙化土地恢复活力,,为使广阔的沙漠也能种出粮食,武威几代人穷尽一生,想出了各种办法。
他们发明了“草方格”,这种格子型沙障被称为“沙漠魔方”,已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治沙方法。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武威市附近的沙漠化程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绿洲线向沙漠推进了近20公里,结果十分显著。
不只是武威、新疆、宁夏等靠近沙漠的地方,到处都是治沙人,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说,“利用沙漠”这并非一句空话,现在我们正在慢慢地实现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尽管我们国家在沙漠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与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沙漠面积相比,总之,所取得的成就还远远不够。
并且仅靠传统的治沙方法,投入和回报都很低,希望使治沙漠产生经济效益,更是遥遥无期。
因此,我国引进了一种新的治沙模式,并得到了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技术就是这样。
这种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它是由美国人发明的,一旦出现,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欢迎。
归根结底,不可再生能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地球上的煤、石油等能源肯定会耗尽。因此,早些时候,各国都在研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一些新兴的东西,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利用可再生资源如今,能源产业已成为主流。
即使是海洋潮汐、地壳运动等产生的能量也在慢慢地被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出现,使得太阳能的可用性达到了一个很大的水平。
在我们国家引进光伏技术之后,发展非常迅速,新疆,宁夏甘肃等待沙漠附近的省份展开了大面积的光伏安装。
这类省份中,光伏板发出的电力已合并到国家电网中,而且早已进入国家电网。在普通百姓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伏式发电不仅高效、无污染,而且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它不仅加速了光伏产业的发展,而且使沙漠治理更加高效。
与传统的治沙模式相比,太阳能发电技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小得多。
并且光伏技术对沙漠环境的利用率非常高,只要打好基础,理论上,光伏可以铺设在沙漠的任何地方。
铺设的光伏板也能有效地吸收和抵抗阳光,这样就可以在光伏板下面种植一些固沙植物。,等待这些植物长大后,再进行放牧,给人们增加收入。
如今,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已投入到宁夏、新疆、青海等地,老百姓也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在国外媒体报道中,这个投资相当于20个三峡大坝的发电站是真的,它是青海省塔拉滩光伏电站。
这个电站就是这个当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它占地609平方公里,几乎赶上了新加坡的土地面积。
这儿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沙化了,根本无法种植任何庄稼,因为无法生存,许多当地人背井离乡离开了这里。
就像以前的“西海固”一样,这里的环境是最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
尽管环境非常恶劣,但不适合居住和生活。,但是由于这里海拔较高,日照时间非常非常充足,这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所以到了2012年,开始建设塔拉滩光伏电站。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发电站的面积已经从原来开始。扩展到现在的600多平方公里不到100平方公里。
如此光伏电站面积较大由于光伏板覆盖面积大,不仅产生了大量的经济效益,而且改善了当地的沙化状况。
由于光伏板的遮挡,在经过处理的光伏板下,人们种植了大量的抗旱植被,有些植被生长得很好,郁郁葱葱。
以前的不毛之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光伏板明亮而充满科技感,绿色植被郁郁葱葱,独特的牧羊少女,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沙漠中完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画面。
所以当地也发展了旅游业,每年都有全国各地,就连外国人也来这里一探究竟。
它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使中国的光伏事业和治沙事业得到了全国、全世界的认识。
如今,中国在光伏发电方面已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全世界80%的光伏发电站都在中国。
这不但节约了煤炭的使用,同时也大大改善了我国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并为沙漠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治理沙漠的大军中。
参观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基地:2023-07-17-17-17,戈壁沙滩上出现“蓝海”经济 17:03中国新闻网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