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4日),广州的一名网约车司机反映,自己收到平台的一笔违规判责,因为系统识别到有“不文明用语”,他被扣去了10块钱的“违约金”。
虽然经过两次,至少在他看来有理有据的申诉,但是最终还是被驳回,已经无法在平台发起进一步的申诉。
而这个所谓的“不文明用语”,据他介绍,发生某笔行程,当他已经达到乘客的上车点,并在等待乘客的过程中,因为对方迟迟未到,于是他就自言自语的埋怨了一句:
“这X毛怎么还没来?”
没想到就是他这样一句不咸不淡,绝对说不上是过分的怨言,就被系统后台精准锁定,判定为“不文明用语”。
他的这句话,确实存在某些不文明的称谓。但是,在乘客还没有上车,确实如司机所说的那样,更多只是他自己的自言自语,并没有当面指向乘客;
自然也就不可能引发司乘争纷的情况下,就判定他为“不文明用语”,并处于相应罚款,平台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于苛刻!
——简直就到了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
平台这样的判责,无疑让这位司机感到十分气愤。
为此,他直言道:“这个平台反正以后我是不会跑了!”
“我等提现就注销!”
“好像这个钱很容易挣一样的!”
在聊到网约车平台扣款严重时,另一名司机展示了自己的“光辉业绩”:
从7月29日到8月1日这短短的4天时间里,就收到了平台4笔违规判责和4次扣款,其中一项正是“不文明用语”。
这位小哥表示,自己就跑了一天的时间,就被平台扣走了40块钱。
好在他并不是一个职业跑车的司机,只是平时放假的时候无聊出去跑跑,一个月能跑一天都不错了。
所以,他对被平台的判罚,则很有一些无所谓的态度,都懒得去为自己进行申诉。
最后,通过上面这些事例,还是希望某些网约车平台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识别系统和判责机制,在现在运价都已经这么低,司机营收困难的情况下,还有没有必要,还应不应该对司机进行这么严格的识别与判责?
如果网约车是一个高收入行业,平台对司机的管理严格一点也就罢了,但是。就目前这样的低收入状况,还要对司机提出如此严格的高要求,恐怕只会加大司机们的抵御心理,纷纷放弃与平台的合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