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下午,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高端对话活动在宜宾开启。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现场看到,首场对话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等多位嘉宾围绕“动力电池的新应用场景”等话题进行了交流讨论。孙学良在会上表示,固态电池未来几年装车存在一定难度,但在5至10年里可实现商用展示落地。
8月下旬,有上市公司公开发文表示将举办产品技术发布会,并称“全固态电池重大突破”。8月28日,该公司发布“第一代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为氧化物复合电解质。上述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对固态电池研发进展的巨大关注。
孙学良系固态电池研发领域的专家。有媒体报道,2017年,孙学良团队与中国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等在加拿大创建了“全固态电池联合实验室”。此后,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成立了全资固态电池公司。该联合实验室和公司从事从基础到电池原型的固态电池研发,成功开发出超高离子电导率的新型固态电解质等。
孙学良表示,固态电池技术还存在很多挑战性,比如需要开发新的电解质,解决固接触不良的问题;还有电解质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用复合材料更好还是发展新的电解质更好,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但他同时也指出,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工程能力和研发队伍非常强大,包括成立了产学研联合体,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平台等,一直在推进相关技术的研究和进步。
“总的来说,固态电池领域发展非常快,我相信这个技术在5至10年里可以实现商业展示落地。”他表示,一些车企称要在2027、2028年实现装车,从技术上来看存在一定难度,但实现从小批量到大批量的发展应该是可以的。
在孙学良看来,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安全性高等特质,未来有望进一步促使电动汽车、消费电子行业、机器人行业的大发展。同时,固态电池宽温域的性能会引发特殊工况下的一些应用,包括军事的应用。
在交流中,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黄学杰认为,电池体系是多元的,多元的电池体系满足不同应用的要求。目前,整个电池体系主要依赖于三元(锂)体系。未来,新的电池体系肯定会走向固态化。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