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3日,纽约曼哈顿的摩托罗拉实验室研究出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无线手提电话),十四年后的1987年,中国第一台开通的手机摩托罗拉3200被一位广东商人持有,也就是“大哥大”。
1990年,杭州通信设备厂与摩托罗拉合作建成了中国手机历史上第一条生产线,后爱立信、诺基亚等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诺基亚逐渐走上“称霸全球手机市场”之路(包括中国市场),后2000年左右,国产手机品牌开始崛起,迎来雨后春笋般的大发展......
准确来说,手机是在2000年之后,才在农村逐渐开始普及,也就是二十一世纪开始,农村才有了手机的存在,如今2024年,手机从黑白屏、彩屏、单点触控、多点触控、智能交互,仅仅二十余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依赖”。
现在的农村生活,涵盖老中青少四代人,几乎都离不开手机,即便是晚上,手机也几乎是“生活的主旋律”,比起外出,人们更愿意待在家里吹着空调刷手机,看短视频、玩游戏、聊语音、听歌等来打发时间“解闷”。
那么,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农民晚上都在干什么“解闷”?
让时间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陕西渭北农村为例,农民晚上“解闷”的方式主要有四个:
第一个:串门看电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晚上,村中谁家有电视机,就是村中的“红人”,可能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早已出现了电视机,但在西北农村地区(陕西属于西北地区)电视机是稀罕物件,人们相约着去到有电视机的村民家中串门看电视。
遇到热情好客的人家,会把电视机搬到庭院,屋顶的天线随风摇曳,庭院内的众人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有谁家的孩子哭了,就到了散场回家的时候。
第二个:妇女拉家常。
农村妇女是很辛苦的,白天操持家务和干农活,晚上要抽空做手工,如制作布鞋、缝被子衣服等,三三两两的农村妇女有自己的小圈子,大家晚上聚在一起一边做活一边拉家常。
谁家养的羊进了谁的玉米地,谁家的女儿懂事帮着爸妈做饭,谁家又和谁家闹不愉快了,关起门来,说不完的家长里短,等到夜深人静了,家中的男人就会喊自家媳妇回家,妇女回家还要照看孩子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
第三个:看露天电影。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其实农村的露天电影已经少了,但只要有露天电影,大家都很乐意去看,电影的题材多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看得人热血翻涌,对于提高文化素养和培养爱国情操都是有帮助的。
小孩子看电影往往坐不住,就地开始玩一些追逐游戏,模仿电影里的角色玩各种各样的游戏,玩累了往父母怀里一钻,醒来就是第二天的炕上了。
第四个:夫妻“算账”,一起干农活。
陕西渭北农村,有过很长时间的棉花种植经历。白天,一家人下地摘棉花(直接摘的棉桃,效率高)回来,晚上就围坐在一起“剥棉花”,夫妻之间把家里的日常开支、娃娃读书、粮食产量等进行计算,边算边干农活。
孩子们也会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在一旁帮忙;冬季农闲的时候,一家人烧热炕围坐在炕上玩玩纸牌(不来钱的那种)也是挺有意思的事情。
曾经在农村,没有手机的年代,农民晚上主要就是围绕以上四个方式“解闷”,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比较多,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邻里关系,都比较亲密和热情;如今拥有智能手机的年代,人们解闷的方式变成了玩手机,别说邻里之间的交流变少了,就是夫妻之间晚上也是“各自为营”,各玩各的手机,时代是进步了,手机也方便了生活,却疏远了人和人的关系。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