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盒马开启“折扣化”变革之后,商品价格普遍直降20%,原来5000多个SKU也被精简至2000多个,部分品牌也随之失去话语权,要么接受压价,要么被清退
根据Chabiubiu创始人的爆料,盒马的压价策略是,直接要求他们降一半的价格。至于怎么降?那就是供应商自己的事情了。非常的简单粗暴。这一点,我们可以拿盒马的死对头——山姆做个对比。和盒马这种极限压价的方式不同,山姆虽然也强势,对商品的品质和成本都有不少要求。但是它的利润,更多是来自对成本的把控,比如在原料价格低谷期购入;以及通过对供应链的重塑,倒逼供应商直接到原料产地建厂,靠着规模扩张实现全链条的效率和性价比提升。说白了,山姆更倾向于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时候还会直接参与供应链的投资,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并且完成和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山姆赚了钱,同时也能保证供应商的利润。但是相比之下,盒马就太急躁了。供应商想要赚钱,盒马又不给足够的利润空间,这就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也就是一些供应商为了利润,在大家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悄咪咪地去降低品质。而另一方面,盒马的自有品牌(截至2022年,销售占比35%),又不足以撑起整个盘子。起码在目前,盒马仍然无法摆脱对供应商的依赖。这种极度拧巴的状态下,盒马的商品品质自然也就别奢望有多高了。除此之外,盒马前期的快速扩张以及后续“开源节流”的战略,使得盒马内部员工流动频繁。根据一些KA渠道品牌供应商的爆料,盒马的采购几乎是三个月换一次。这种内部的动荡,也进一步加剧了盒马商品品质的不稳定。4在我看来,盒马其实是一个非常可惜的品牌。作为阿里的战略产物,它本来有机会成为一个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山姆”。它不像山姆那样,需要我们大老远跑到郊区去,并且需要一次性购买一大堆东西。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打工的原子化个体来说,盒马像是量身定制的高品质商超,起码在过去是这样的。然而,经过几年的发展,盒马不仅没有超越山姆,它的几百家店,甚至都没能达到山姆几十家店的营收水平。不得不说,还是挺可惜的。对于盒马来说,未来要怎么消解这种“不稳定”,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