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觉得手机NFC功能只是用来刷公交卡或快捷支付?
但你可能不知道,骗子已经盯上了这个便捷功能,将它变成偷走你银行卡存款的“提款机”!
只需几步操作,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就可能在你眼皮底下被刷走。
案例一
李先生接到一个自称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航班因机械故障被取消,并询问是选择改签还是退票。李先生选择改签,对方进一步表示因已为其购买保险,可退还300元到银行卡,但需通过“企业支付”操作。
在对方的指引下,李先生使用招商银行卡在抖音平台开通了“放心借”服务,并按照对方要求分两次借款共10万元。
随后,对方要求李先生下载名为“NFO-X”的软件,并通过手机NFC功能进行刷卡操作。李先生按指示完成了两笔大额交易,当对方要求进行第三次刷卡时,李先生察觉异常,但已被骗9.8万元。
案例二
罗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谎称其已开通“抖音会员直播服务”,如不取消将扣除高额费用。罗女士添加了对方提供的客服QQ,并下载了两个APP安装包。其中一个是会议类软件,另一个则是支付工具。
开启屏幕共享后,罗女士的手机被远程操控,甚至出现自动黑屏的情况。
随后,对方要求罗女士将银行卡贴近手机的NFC识别区域,并指示她不要操作手机。不久后,对方发送“关闭会员成功”的虚假消息后断开联系。罗女士与家人检查后发现,银行卡内的钱已被转走。
诈骗手法分析
1. 伪装正规身份
以“航班故障”“扣费取消”为由,引起受害者紧张情绪,利用紧急感降低其警惕性。
2. 借助NFC功能实施盗刷
要求受害者通过NFC功能,将银行卡信息与虚假软件绑定,直接读取并转移卡内资金。
3. 远程操控制造恐惧感
使用屏幕共享等技术,让受害者误以为对方是正规操作,进一步增加信任度。
4. 伪造成功信息转移注意力
骗子发送虚假的“成功取消”消息,让受害者放松警惕,延迟发现资金被盗。
警方提醒
1.警惕“客服”来电: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务必核实其真实身份,尤其是涉及改签、退款等敏感信息时。
2.慎用NFC功能:避免随意通过NFC功能进行陌生支付操作,谨防被盗刷。
3.拒绝屏幕共享:任何要求打开屏幕共享或远程协助的操作均应高度警惕,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冻结银行卡,并报警处理。
重要提醒!手机上的这些功能赶紧关!
手机形形色色的智能功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比如……这些功能千万要慎用!▼
支付宝、微信【免密支付】
手机对着收款机只听“嘀”的一声,就结束了整个付款流程,但生活中因免密支付被盗刷的事件时有发生。及时关闭不需要的自动扣费、解绑使用频率较低的免密支付是关键。目前,大家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动扣费和免密支付,大多是通过微信支付或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来扣费的。
支付宝操作方法
登录支付宝——点击【我的】——右上角【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下方可以查看与免密支付签约的其他软件,点击即可选择是否需要关闭。
微信操作方法
登录微信——点击底部菜单【我】——【支付】——点击右上角的【···】——【自动扣费】,其中会列明所有自动扣费的服务,如不需要可选择关闭服务即可。
USB调试
大多数安卓手机都有USB调试功能,这相当于给手机开放了一个接口,很多刷机达人能够利用这个接口体验到更多的功能。不过,开启了USB调试功能,意味着手机自身的“保护性”便相对差了一些,存在着隐蔽的风险,手机绑定的账号信息等很容易被各种应用随意调用。
操作如下:点击设置——系统——关于本机——连续6次以上点击版本号——进入开发者模式——返回系统页面——开发者人员选项——USB调试,选择“关闭”即可。
附近的人
微信“所在位置”功能可以跟朋友分享你在哪儿,但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隐私,建议大家发朋友圈时慎重显示位置信息。微信“附近的人”也可定位到你的位置,建议关闭此功能。
操作如下:打开微信【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附近的人】,点击即可关闭。
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
一旦开启了这项功能,即使不是微信好友,陌生人也可以查看你的相册,瞬间暴露隐私。
操作如下:打开微信【设置】——【隐私】——【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点击即可关闭。
敏感权限
用户安装应用时会被要求允许软件读取相关权限,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等敏感权限应尽量关闭。
自动登录
登陆支付软件时,取消“记住用户名”、“7天内免登录”等设置。一旦手机遗失或落入他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同时尽量避免“一码走天下”,使用数字、字母、符号组合的密码。
公共场所的WiFi
在公共场所时,如果WiFi一直处于打开状态,手机会不断向周边进行搜寻,一旦遇到无需密码的热点就会自动进行连接,存在被钓鱼的风险。
蓝牙
一些病毒会伪装成文件形式通过蓝牙强制传播,造成手机通讯录、照片、信息等功能异常。甚至会被强制安装流氓软件,读取用户隐私信息。
不使用蓝牙时应及时关闭。同时,在连接蓝牙时设置密码,拒绝一切陌生文件传输。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自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南京公安)
编辑:梁泽铭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