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身着秧歌服的机器人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这些由杭州宇树科技打造的人形机器人,在张艺谋导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与舞蹈演员配合默契,展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很多观众看来,这些黑黢黢的人形机器人,就是来扮丑逗乐的,不值一提。
但是稍微懂一点机器人的伙计,就知道这玩意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中是有猛!
关键那些机器人能在春晚的舞台上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不仅可以扭腰、踢腿,还能旋转手绢,不仅体现了我国在人工智能、机械工程、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巨大进步,展示了我国在机器人研发方面的卓越成果。
有人说:今天我能转手绢,明天就能转八光分轮!
今天能拿手绢,明天我就能扛枪扛大炮!
对于老外来说,我们的高科技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远远地超越了他们,这才是他们最害怕的。
外网的评论区,更是热闹得像炸开了锅。
外国网友在推特上疯狂点赞:中国的科技已经这么逆天了吗?
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这要是放到我们美国,估计得引起一场科技风暴,硅谷的大佬们怕是要睡不着觉了。”
意大利网友很严谨留言:刚给美国室友科普,这是中国退化AI的广场舞。
美国网友说,看着喜庆,其实恐怖,这陀螺仪稳定系统装置太厉害了,边跳二人转边精准制导,噗噗噗一顿扫射~~~
看来美国人确实很害怕,唯恐他们的第1名被我们赶超了。
印度网友说,比起我们的机器人,你们的机器人,还不够花里胡哨。
看来印度网友还真的是盲目自大,无知者无畏。
立陶宛网友认为:跳舞是假,展现超厉害的算法才是真,这技术能控制500架无人机。
韩国网友评论:动作流畅得不得了,建议国际体操联盟查查他们是不是装了兴奋剂电池。
西班牙网友说:这机器人比我奶奶跳的带感,建议申报非遗,上赛博秧歌分支。
在西方语境里,机器人常被塑造成“终结者”般的存在,冰冷、无情、带着毁灭性的宿命感。而中国,赋予了它们艺术的灵魂,让技术与美感融合,让冰冷的钢铁变成柔和的舞者。这种文化差异,不只是科技思维的不同,更是一种价值观的对照。
有人惊呼:“幸好这些机器人生在中国,否则会被用作战争工具。”
一个骨子里爱好和平的文明,和一个只知道使用暴力的族群,是有本质不同的。
所以,我们用火药放烟花,西方人火药造枪炮。如今,我们用机器人扭秧歌,在只知道运用有组织的暴力的西方人眼中,他们看到、想到的,可能是双手持枪的终结者机器人大军。
这次春晚机器人表演,给我们挣够面子的同时,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意外,
而这个意外发生在表演结束后的退场环节。
原本应该整齐有序退场的机器人,突然“犯起了迷糊”。它们不再像表演时那样配合默契,有的行动迟缓,有的甚至“原地打转”,仿佛迷失了方向。
现场工作人员赶忙上台,试图引导这些“小家伙”们回到后台,可机器人却像是故意捣乱,依旧自顾自地“我行我素”。这一幕,让现场观众先是一愣,随后爆发出阵阵哄堂大笑。同时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
有人评论:“机器人太可爱了,像是被作业难住的小学生,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机器人在表达不想下班的心声吧!”
也有一些网友从专业角度分析,认为这或许是程序出现短暂故障,或是传感器受到干扰,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执行退场指令。不过大家普遍认为,这个小意外反而为节目增添了别样的趣味,让人印象深刻。
《秧BOT》这个节目除了科技秀肌肉外,还让人不禁陷入思考:AI真的能接管所有行业吗?目前来看,这种担忧或许有点杞人忧天。是,机器人跳秧歌确实厉害,但你看得出来,它们完成这些动作的背后,是无数技术团队日以继夜的编程和调试,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让它们当场“罢工”。
就比如最后的结尾过程,在排练了无数遍,做好充分准备,一个小失误就让机器人不知所措。
这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AI机器人的发展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然而从过去的“追赶者”到如今的“引领者”,中国科技的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机器人春晚舞台上大秀操作,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向世界“秀肌肉”,告诉那些对中国科技指手画脚的人:中国的创新实力,不容小觑!
蛇年春晚的机器人表演,不仅仅是一场娱乐盛宴,更是一次对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艺术的深度探索。导演团队用他们的创意和勇气,为观众们带来了欢笑与惊喜,也让我们看到了春晚舞台无限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要为导演的创意点赞,期待未来的春晚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春晚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盛宴,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今年的机器人扭秧歌节目,无疑为春晚增添了一抹亮色。然而,韩国网友的无端指责却让人感到十分无语。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
信源来源:潇湘晨报——全世界都在过中国年,外国人被春晚机器人扭秧歌震撼到了
链接:https://news.qq.com/rain/a/20250129A026UR00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