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和直播风靡的今天,微信公众号似乎已经不再是最热门的内容平台。然而,尽管它已经拥有近13年的历史,依然有许多创作者坚守在这个平台上。本文将探讨微信公众号在2025年依然吸引创作者的原因,包括其个性化推荐机制带来的新机遇、广告分成带来的盈利模式,以及创作者对内容创作的热爱和坚持。
互联网行业的内容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早期的主流是论坛、BBS、博客,再到微博,再到微信公众号,如今是短视频和直播。拥有近13年历史的微信公众号已经有些颓败迹象,最初一批做微信公众号的自媒体人或转型,或停更,如今仍在正常更新的微信公众号很是少见,都2025年了,你为什么还在做微信公众号?
与PC时代所不同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的“虹吸效应”更强,越是头部产品,越是能留住用户,腾讯、抖音、阿里巴巴等巨头的竞争,更大程度上是“用户使用时长”之争,只要能把用户尽可能地留在App上,接下来的各种盈利都不成问题,所以微信、抖音能所覆盖的功能越来越多。
微信公众号是有些“老气”,但在微信App的13.82亿月活跃用户基数下,微信公众号还是可以“吃老本”,所以,当它近两年开始由订阅式走向个性化推荐式后,微信公众号又重新焕发出第二春。
在个性化推荐机制算法下,用户粉丝基础不再是问题,反而“小号”迎来了机会,有的微信公众账号粉丝数可能也就几千个,但依然能写出10万+阅读量的作品,更有甚者写出近百万阅读量的内容,这在过去的订阅式下完全不可能。
更多的阅读量为微信公众号主带来了新的盈利模式——广告分成,据笔者观察,有账号日广告分成收入达七八千元,也有账号因为一篇文章即可获得近1.8万元的收入。
内容生产者本身是需要正向反馈的。微信公众号走向个性化推荐后所带来的正向反馈有三点:
微信公众号所带来的正向反馈是不少内容创作者继续在微信公众平台创作的原因。据郭静的互联网圈观察,即使已经2025年了,但仍然还在微信公众号的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作为内容创作者最怕的是什么?是已经写不出内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写不出来呢?一方面是,随着创作时长的增加,已经很难再创作出能让自己或外界满意的作品,这就导致自己越来越不敢写;另一方面则是,写作所带来的正向反馈太少,本着“反正写了也没什么用”心态,干脆就不写了,这也是许多2013——2015年就已运营的微信公众号逐渐停更的主要原因,当初的正向反馈如今早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能够支撑自己写下去的动力。
最近,某款AI产品的爆红,让外界认为“评论”类内容已经彻底打不过AI了。其实,从另一方面看,AI是“工具”,而微信公众号则是“观察者”,就像互联网和TMT,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肯定“有东西可写”,对行业观察方面,目前AI显然还无法做到,这就是微信公众号主的机会。
其实,写作这个东西,最重要的是写下去,不管你是写了十几年的“老前辈”,还是刚刚开始写作的新作者,你坚持写下去就行,当你专注于写作的过程中,就应该像一位“匠人”一样,专注于当下的作品,忘记过去十多年累积的身份这层厚厚的“包袱”,身份会有一层尊重,但好作品才是最终能让读者看中的点。
把一个老号当成是“新号”,把每一篇作品当成是一篇新的开始,忘记2024年的过去,开始新的2025。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郭静】,微信公众号:【郭静的互联网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