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春节放假,而且还是放五天的超市,胖东来绝对是独一家。
在大家的印象里,商超这种传统商业是全年无休,过年也不放假。
可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就是要“背道而驰”,他坚信只有员工的幸福指数上去了,服务和商品质量才能过硬,消费者才能放心购物。
今年春节,胖东来所有门店和去年一样春节放假五天,从除夕一直休到大年初四。
忙了一年的员工们终于能好好陪陪家人过个团圆年了,那等着逛胖东来的顾客却急坏了。
果不其然,节后恢复营业的首日,胖东来意料之中的又爆了。
01
排队三小时进不去,胖东来发布公告!
2月2日,大年初五,连放五天假的胖东来所有门店恢复正常营业。
然而,这毕竟是胖东来,不仅是一家超市,更是成了网红景点。恢复营业的胖东来,其顾客人数远远超出了卖场的接待能力。
据媒体报道,胖东来大年初五第一天开门,顾客凌晨6点就来排队,3小时都进不去!
甚至有顾客接受采访时表示:“就是想去胖东来,排多久都会等。”
由于客流量太大,排队等待时间也太长。为了安全和顾客消费体验,胖东来商贸集团当天便发布公告,建议顾客错峰出行。
胖东来在公告中称:
全国各地来的人们远远超出了卖场的接待能力!客流量太大,排队等待时间也太长!为了安全和顾客消费体验,胖东来已进行人流管控,希望大家近期不要集中到胖东来,避免造成失落心情!
通过社交平台上网友分享的图片和视频也能看出,许昌和新乡两地的胖东来,俨然已经成为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春节打卡的热门景点,甚至附近的街道都排满了人。
而超市工作人员为了维持秩序,也通过喇叭反复播报提醒:“进入超市需要排队,预计排队时长在4小时以上。”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胖东来,这家来自河南许昌,甚至被吐槽“走不出河南”的超市突然就这么火了。
在特种兵旅游的热潮下,有不少年轻人专门大老远从全国各地跑去打卡。甚至一些网红为了蹭流量,将胖东来变成了大型直播基地。
就连饱受争议的大V司马南去年都专程去了趟许昌胖东来直播,还因此被工作人员禁止直播,闹出了不少争议。
不就是个超市吗?能有什么特别的?
可偏偏胖东来就成了大家争相讨论的焦点,甚至是整个行业的典范。
一边是赞不绝口的消费者,一边是嫉妒的牙痒痒的同行们,让人不禁好奇,胖东来到底有什么魔力。
其实在笔者看来,胖东来的成功和火爆,不是因为它真的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而是他做到了这个行业大家本应该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的。
胖东来的火爆,反而是线下商业的一种悲哀。
“如今这年头,超市不行了”,“大家都在网上买东西,现在谁还去超市啊”,“门口就有便利店和生鲜超市,超市生意能好才怪”。
近年来,在电商和直播带货的冲击以及社区商业的崛起之下,传统商场一个接一个关门大吉,超市不行了确实是个主流论调。
可为何胖东来能逆势而行?不是超市真不行了,而是大部分超市只顾盲目扩张,没有像胖东来一样,将员工待遇、服务质量、产品品质做到极致。
去年3月底,于东来曾经宣布:“今年胖东来在休假方面又增加了10天不开心假,管理层必须批,不批就是违规。”
胖东来虽然员工每周单休,也没有无小长假,但是却有30天带薪年假。
这10天不开心假其实相当于变相把员工的年假提高到了40天,有没有法定假日真的无所谓。
在不久前的彩礼事件爆发后,也有网友表示,胖东来普通员工的工资在7000左右,而许昌目前的房价在6000左右,加上各种福利待遇,胖东来员工奋斗个几年买房买车真不是什么难事。
也正是在员工待遇上,胖东来领先行业一大截,才让这些员工拿胖东来当一个家、一个真正的集体。
个人获得精神归属感和物质满足感的同时,进而才能推动超市整体经营水平的上升;
而胖东来在服务质量和细节的重视程度也令人发指,店员主动关怀、危机事件响应迅速、产品质量出问题主动赔付,这些都使得顾客感到被重视,增加了复购的意愿。
同时,胖东来的服务质量对周边餐饮、娱乐等业态也起到了较强的引流和带动作用。
这种模式不仅为区域商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当地消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胖东来的底气和爆火,严格的品控体系也关键。
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总有过这样的经历:买回家的食品一看,快过期了。日用品用着用着,发现质量不行。
可胖东来不一样,不管是普通商品还是自营产品,从产地到加工,再到上架,每个环节都能追溯得清清楚楚。
你买的东西,哪来的、怎么来的,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
就凭这个,胖东来赢了很多消费者的心。
然而,这些明明都应该做也可以做到的事,却没几个超市重视起来。
像永辉、沃尔玛、家乐福等超市,其覆灭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也许电商等因素的确对超市造成了冲击,但大部分超市还是死在资本利益驱使下的盲目扩张上。
02
于东来:想为社会做更多事!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到底牛在哪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开超市嘛,就是卖点真货,让顾客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可就是这个看起来没啥技术含量的想法,把他的超市变成了一个现象级存在。
而他在用良心经营超市的同时,在实现社会价值方面,也是走在了前头。
去年11月,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从2025年起,胖东来的员工结婚不允许收彩礼或付彩礼,婚礼不能铺张浪费,酒席只能邀请亲朋,且不能超过五桌。”
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了互联网,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对传统陋习的挑战;
也有人吐槽,觉得于东来“管得太宽”,甚至有人说他“爹味太重”。
然而,于东来并没有因为外界的争议而退缩。今年1月3日,他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正式发布了《胖东来人结婚执行标准》,把之前的“口头表态”变成了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这份标准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三点:
1. 禁止彩礼嫁妆:结婚不允许收取或支付彩礼嫁妆,避免给双方家庭带来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
2. 自力更生:婚房、婚车要靠自己的能力筹备,不能依赖父母的积蓄。
3. 简约婚礼:婚礼要简单轻松,不铺张浪费,不讲究排场。
如果员工违反了这些规定,胖东来会怎么处理呢?
标准里也写得很清楚:违反者将在12个月内失去公司提供的额外福利,比如年假、奖金、优秀员工评选资格等,但基本工资和法定假期不受影响。
乍一看,这似乎是个硬性规定,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它更像是一份人生建议。
毕竟,胖东来不可能去查员工的银行账户,也不可能盯着每一场婚礼的细节。
说白了,这份标准的真正意义,是传递一种价值观。
于东来希望,至少在胖东来工作的年轻人应该活得更独立、更自由,不被传统习俗绑架而活得那么累。
于东来自己也解释道,他这么做是为了“让更多人轻松美好地生活”。他希望胖东来的员工能够拥有“个性自信、独立健全的人格”,活出“青春热情、轻松阳光”的状态。
说白了,他不想让员工因为彩礼、婚礼这些事背上沉重的负担,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轻装上阵,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这份标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胖东来“管得太宽”,甚至质疑它是否真的能执行下去。
但换个角度看,胖东来之所以敢这么做也是因为其较高的福利待遇。
正如文章前面所说,许昌胖东来普通员工月薪7000元左右,而许昌的房价才6000元左右,加上各种福利,员工几年内买房买车并不是难事。
换句话说,胖东来给了员工不依赖彩礼的底气。
除了在彩礼问题上硬刚传统习俗,胖东来最近还在另一件事上展现了它的决心,那就是进一步向代购“开刀”。
去年12月,胖东来发布公告,宣布将部分热门商品调整为线上销售,比如DL洗衣液、DL精酿啤酒等。
公告里给出的理由是:“近期客流量太大,部分商品被哄抢,为了保障运营安全和顾客体验,决定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说白了,胖东来这是被代购“逼急了”。近年来,胖东来的热门商品成了代购们的“摇钱树”。有人靠代购胖东来的商品月入数万,甚至年赚百万。
代购的泛滥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让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到心仪的商品。
胖东来这次直接把热门商品搬到线上卖,显然是想断了代购的财路。
这一招既能加强电商布局让更多消费者买到商品,又能打击代购乱象,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胖东来来说,布局电商不仅是为了拓展业务,更是为了缓解线下门店的客流压力,同时让全国消费者都能体验到它的优质产品。
毕竟,胖东来的口碑和品牌优势已经积累多年,再加上强大的供应链和产品品质,进军电商的成功率显然不低。
无论是“彩礼新规”还是电商布局,胖东来都在做一件很重要的事: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于东来希望通过“彩礼新规”让年轻人摆脱传统习俗的束缚,活得更独立、更自由。
而通过治理代购、布局电商,胖东来不仅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还为自己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胖东来的成功,从来不是靠“天大的创新”,而是因为它把“本该如此”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无论是服务、产品,还是对员工和消费者的关怀,胖东来都在用行动证明:商业的本质,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或许,这才是胖东来真正的“野心”,它不仅想成为一家成功的超市,更想成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企业。
而它的每一步尝试,都在缩短与这个目标之间的距离。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