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醒
近日,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推出了视频生成模型Sora,成为全球关注热点。“鲨鱼群在高楼大厦间游弋”“猛犸象在林海雪原上奔驰”,Sora的“黑科技”能够深入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仅靠寥寥数语便能“点石成金”。
我们可以预见,大众的知识和创意将能够更通畅准确地传播。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值得深思。
AI是否真正地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眼下,很多人还很乐观地认为,AI的智能与高效不是神话。理由就是目前AI生成虽然高效,但可控性不足:无法洞见、推理能力差、人文素养差,以及人工智能的知识总量远远落后于真实世界而重要的知识,无法量化或传递,在视频应用的场景中,能展示远不等于能实用,等等。
“听说时不相信是真的,播放后看不出是假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伴随着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想象,的确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而这也给了一些人以可乘之机,有人摇身变成“AI大师”贩卖焦虑,试图赚取他人的智商税,收割网民的焦虑与猎奇心理。作为网民和用户,此时确实需保持清醒和冷静,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或许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大部分人的工作还不会被彻底替代,更不用担心科幻小说里的那些“AI传说”。
但不容忽视的是,AI大模型更新换代的间隔的确越来越短,应用场景也愈发丰富。如何培养安全使用这项“超能力”的基本素养,也成为随着AI发展而产生的“难题”。一幅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而视频传递的信息量更是呈指数级飞跃。需要重视的是,AI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需要加强对技术应用的理解,进而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件工具。
科技创新的海洋无限广阔,踏着技术创新的浪潮汹涌澎湃,用现在的眼光预测未来,难免会有所局限性。因此,面对任何新生事物,我们理应保持谦逊之态和敬畏之心。或许正如很多科学家所坦言,AI技术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也是我们人类在探索世界时面临的问题。如今,AI技术将物理世界中的“发现”“编码”为“世界模型”,技术的性质、方向、速度、广度以及深度都在急剧变化,这种变化犹如一记突如其来、疾如闪电的“乱拳”,令我们措手不及,甚至手足无措。很显然,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适应变化,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世界模型”,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变化。
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掌握科技运用规律,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积累。面对AI,至少有一点是应该特别引起我们反思或者警醒的: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只是“睁眼看世界”,沉浸于视觉盛宴或虚拟世界难以自拔,以至于呈现“大家都在玩手机”,而人工智能却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翻资料、啃数据”。
破除焦虑,唯有拥抱全方位的科技浪潮。如何拥抱?这需要每一个年轻人都深入思考,更需要每一个年轻人都付诸行动,并且用实践来证明这个判断:无论AI如何进步,都无法替代人类对未来的探索。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