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华为余承东的一番话让我们看到了鸿蒙系统的光明前景,他透露到2025年鸿蒙应用数量将突破2万,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手机、电脑和智能家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但在这个过程中,国产手机厂商又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依赖安卓,还是果断转型自主研发?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个话题的深度分析!
近日,华为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余承东在一次采访中透露,鸿蒙系统正在加快生态建设的步伐,预计到2025年3月,鸿蒙系统上的应用数量将突破20000个,真正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生态圈。余承东还表示,鸿蒙电脑将在2025年5月正式发布,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用户体验到鸿蒙系统的魅力。
余承东的话固然让人对鸿蒙系统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打造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生态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以安卓系统为例,虽然谷歌已经推出了近15年的安卓系统,但其应用生态仍然在不断发展中,在这方面,谷歌显然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源。
国产手机厂商在考虑是否继续依赖安卓开源系统时,一定要权衡利弊。如果继续依赖,表面上看是省下了研发成本,但实际上却可能面临“卡脖子”的风险,一旦谷歌决定彻底断供,我们将会失去最基本的手机操作平台。而如果选择自主研发,虽然前期可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耐心,但一旦成功,就可以掌握主动权,不用再受制于人。
余承东曾表示,接入鸿蒙生态的设备已经超过10亿台,这个数据已经非常惊人了。按照手机、电脑、智能家居等设备每家每户平均2-3台来算,东方大国用户的数量已经接近亿级,这也意味着鸿蒙时代已经真正来临。
随着安卓系统的最新动态,不少国产手机厂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此前,他们选择基于安卓开源代码开发自己的操作系统,一方面是出于成本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安卓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大,即便是自主研发,也很难撼动其霸主地位。
但谷歌停止维护安卓开源项目(AOSP)给他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尽快摆脱对安卓的依赖,将来可能会面临“代码滞后”的局面。即便是目前仍然基于安卓开源框架开发系统的小米、OPPO、vivo等厂商,也需要认真猜想,是继续依赖还是转型。
与其说这是一个选择,不如说这是一个必须做出的决定。如果继续依赖,那么就要承受失去主动权的风险,一旦谷歌决定彻底断供,我们将会失去最基本的手机操作平台。而如果选择自主研发,虽然前期可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耐心,但一旦成功,就可以掌握主动权,不用再受制于人。
而华为鸿蒙系统的成功,无疑为其他国产厂商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经验。虽然目前的市场份额还无法与安卓相提并论,但其重构操作系统行业格局的能力已经展现出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依赖自主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这是大势所趋。
经过这番分析,我觉得鸿蒙系统的崛起确实是个好事,既能推动国产技术的发展,也能让我们用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国产手机厂商在选择技术路线时,真的得好好权衡啊!你们觉得是继续依赖安卓,还是转型自主研发更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分享你们的看法!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