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家电如同潮水般涌入我们的生活。智能冰箱能精准掌握食材新鲜度并提醒补货,智能电视带来沉浸式的娱乐体验,家用摄像头更是让我们随时随地了解家中情况。然而,就在我们尽情享受这些便捷与舒适时,一场潜在的危机正悄然降临,多地民警的提醒犹如一记警钟,将智能家电的信息安全问题推到了大众面前。
智能家电走俏市场,凭借的是智能化、个性化与便捷化的显著优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 1010.7 亿美元,并预计从 2024 年的 1215.9 亿美元增长值 2032 年的 6332.0 亿美元。在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 2023 年预计达到 5176 亿台。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足以证明智能家电已成为消费者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选择。
但在繁荣的背后,危机四伏。家用摄像头作为智能家电的典型代表,首当其冲成为信息安全问题的焦点。全球顶级安全会议 Def Con 安全大会上,安全技术专家指出科沃斯旗下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通过蓝牙入侵,读取房间地图信息,甚至访问摄像头、麦克风功能。这意味着,我们以为安全的居家环境,可能早已被不法分子窥探。2017 年,360 摄像头也曾被曝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拍摄画面上传到旗下网络平台进行直播,网友可随意观看他人生活场景。这些事件,无不让人脊背发凉。
除了可能被远程控制导致隐私泄露,智能家电还存在主动收集消费者行为类信息的问题。它们收集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等数据,用于广告推送、市场调研等商业目的。比如,智能电视在用户观看节目时,会收集观看时长、节目类型偏好等信息,然后精准推送相关广告。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实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我们在享受智能家电带来的便利时,个人隐私正被一点点侵蚀。
为何智能家电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从技术层面看,智能家电依赖网络传输数据,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隐患。许多智能家电在数据加密方面存在不足,给黑客可乘之机。从企业层面来说,部分企业过于注重产品的智能化功能开发,而忽视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未能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导致消费者信息外泄和滥用。
那么,如何才能为智能家电上好信息安全这把 “放心锁” 呢?相关家电生产企业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强化产品安全设计,完善从设备端到云端的数据加密机制。美的 IoT 以国内外安全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基础,打造了成熟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还获得了多个信息安全与隐私合规领域的认证,为行业树立了榜样。企业应像美的一样,及时更新 APP 安全补丁、定期修复后台漏洞,织密信息安全 “防护网”。另一方面,建立透明数据管理体系,规范数据的认证、使用和删除流程,形成安全管理闭环。明确告知消费者数据收集的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强化执法监管,开展常态化抽检和测试工作,对泄露、滥用消费者数据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及时更新完善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体系,为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提供更多指引与参考。例如,2022 年 11 月实施的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 — 智能家居通用安全规范》,明确了智能家居通用安全技术要求,为保障智能家电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力依据。
对于消费者自身而言,也需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在购买智能家电时,要选择正规渠道、知名品牌的产品,仔细阅读隐私政策条款。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授权不必要的权限。定期更新设备固件和密码,避免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如发现智能家电存在信息安全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网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