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这个曾经因“血汗工厂”标签而备受争议的企业,如今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
随着中美科技战的升级,富士康选择追随苹果的脚步,将产能大规模迁至海外。
据新闻报道,富士康国内的员工数量,已由巅峰时期的120万,锐减40万。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之前国内相关部门已经给了一些小处罚予以警告,但是,貌似并没有什么效果。
这一次,郭台铭是真不回头了吗?
2010年,深圳富士康的“10连跳”事件让这家企业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人们纷纷指责富士康是没有人性的“血汗工厂”,员工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释放出“考虑将富士康工厂内迁”的信号时,
内地各地政府却纷纷抛出优惠政策,希望能够吸引富士康的到来。
随着中美科技战的爆发,富士康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一方面,华为遭到美国制裁,富士康直接断供了华为手机的代工;
另一方面,苹果作为富士康的最大客户,担心自己在中国大陆的产能受到威胁,因此选择将产能转移至海外。
在这样的背景下,富士康不得不做出抉择:是继续留在大陆,还是追随苹果的脚步,将产能迁至海外?
在经过一番权衡后,富士康选择了加速迁厂。
目前,富士康大陆员工数已经从巅峰时期的120万骤减至80万,而在印度的工厂建设却如火如荼。
据悉,富士康计划在2024年将印度工厂的产能提升至iPhone总产能的20%以上,并在印度完成iPhone 17的NPI阶段。
这一决策表明,郭台铭已经彻底不打算回头,将重心转向印度市场。
为了在印度扎根,富士康在投资方面可谓费尽心思,不遗余力。
2023年11月和12月,富士康已经接连在印度投下了100亿和120亿用于工厂建设。
今年1月,富士康再次追加3720万美元,与印度企业合资建设一座半导体封测工厂。
这一系列投资不仅彰显了富士康在印度市场发展的野心,也引发了印度政府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印度总理莫迪还为富士康CEO刘扬伟颁发了二等莲花勋章,以表彰他对印度做出的重要贡献。
尽管富士康在印度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富士康需要适应印度市场的特点和文化差异,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其次,富士康还需要应对来自其他代工厂的竞争压力,避免在供应链中失去主导地位;
最后,富士康还需要关注员工权益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避免再次陷入舆论风波。
富士康的迁厂风波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抉择,更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变化的缩影。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里,郭台铭和富士康貌似已经做了他的选择。
享受完中国的红利和政策,这次转身就走。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其继续进行未完的处理吧!
最后,我们期待读者们能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分享对富士康迁厂风波的看法和见解。
【免责声明】倡导社会正能量,资料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刻删除。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