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内容详情

【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

2025-03-03 11 yuneu

走进明志科技的研发车间,一台“大黄蜂”般的设备正挥舞机械臂,将灰扑扑的砂坯“雕琢”成精度堪比头发丝的复杂砂芯。砂屑飞扬间,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技艺革新正在上演——从《天工开物》中“火里淘金”的古法铸造,到如今天车流转、数据跳动的智能工厂,这家企业用创新为传统行业注入了“青春基因”。小到拳头大小的芯片散热器,大到新能源副车架,都可以用他们最新“精密组芯”工艺高效铸造而成。这一创新技术在国际处于一流水平,相关装备产品实现国产替代。

【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第1张

“这不仅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试验样机,更是对铸造逻辑的重构。”明志科技装备研发经理卢卫根指着这台“大黄蜂”介绍。传统砂型铸造用的砂芯要么是靠模具和设备打出来,初始投入大且开发周期长;要么靠人工制作,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应对当今客户要做快速迭代样件开发的需求,明志科技团队创造出了砂芯减材工艺,还开发了配套设备,填补了传统铸造工艺的空缺。

【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第2张

“淡泊明志,创新致远”——研发大楼墙上的标语附近,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工程师正为设备校准的精度调整而争论不休。“几根头发丝的校准精度差别,都会导致砂芯组芯无法严丝合缝。”戴着黑框眼镜的装备研发人员阮文涛告诉记者,就在几天前,他们研究到夜里11点多,总算克服了校准的问题。

而这仅仅是他在苏州奋斗的200多个日夜中很常见的一幕。阮文涛说,大学毕业后从南闯北去过几个城市,发现苏州才是他心中工作和生活都最为满意的地方。今年初,他申请了人才乐居补贴,未来将在苏州奉献无数个这样的日夜。

这支年轻团队已提交了37项专利,其中“砂芯智能缺陷检测系统”将质检效率提升5倍。研发中心副经理吴劼远笑道:“我们像‘破壁者’,既要懂铸造老手艺,又要懂编程、搞创新。”这种跨界融合的基因,让明志科技在铸造模拟软件、绿色材料等领域频频突破。

【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创星记】从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读懂“绿水青山”,第3张

厂区外,一路之隔的草莓园红果累累,居民区炊烟袅袅,与想象中“灰头土脸”的铸造厂周围环境截然不同。奥秘同样藏在创新技术里——整套砂回收系统通过磁选、焙烧等工艺,将98%的旧砂“再生”如新,全年可节省天然砂50万吨,相当于少挖一座小山。

“一粒砂的旅程就是绿色闭环。”工程师展示着明志智能化铸造车间实时监控屏:废气净化后优于国标30%,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达100%。从“青铜时代”到“科技浪潮”,明志科技的故事恰是中国智造的缩影:它用“大黄蜂”的钢铁之躯传承三千年匠心,用年轻团队的汗水应答时代命题,更用一粒砂的循环之旅诠释“绿水青山”的深意。当古老技艺与青春、科技、绿色共振,铸造的不仅是零件,更是面向未来的钥匙。

来源:引力播

编辑:小w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